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

陈方亮张宾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金华3222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并与消费、投资构成了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本文通过对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

【关键词】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原因

一、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含义及类型

(一)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含义

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这已经成为最近几年国内研究的热点,但只是初步的探讨,在许多方面仍然没有形成共识。目前并没有关于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科学的概念,缺少对其含义的明确定义。

(二)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类型

关于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类型的划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些研究者会将其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内涵型和外延型这两大类。但是有些研究者则认为,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应该分为数量型和质量型、速度型和效益型这两大类型。即使国内外的学者对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划分有各种不一样的意见,但他们划分的本质是基本相同的,并且大多数同意中国目前的出口贸易增长方式大致是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外延型的,是需要转变为集约型、质量型、效益型、内涵型的。

二、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出口增长整体上还是粗放型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在保证出口贸易发展的同时,处理好当下国内严峻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紧缺问题就显得特别为重要。如今,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已经具有集约型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某些特征。例如,中国铜冶炼、钢铁、电力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进行了结构调整。但是中国粗放型增长方式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

(二)中国出口增长以数量扩张为主

一直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突出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的特点,出口贸易的发展重点是仰仗出口贸易商品的绝对量的增长。中国的出口贸易发展迅猛,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从2008年的14306.93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2749.50亿美元。在全球的出口普遍出现了减缓,甚至是倒退的现象时,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仍然维持了其迅猛增长。

(三)中国出口贸易处在价值链的低端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渐渐变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增长率大致上为正增长,且其增长的速度比较快。根据国际贸易统计报告,2013年,全球商品出口增长3.0%,2014年为2.5%;2010-2018年,全球商品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3.5%。

(四)中国出口贸易以低价取胜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其价格低廉。据调查,生产要素的低价出售或者无偿转让是致使产品价格低廉这个优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中国劳动力十分廉价。生产要素价格的低廉,支持了出口商品的低价,这在短时间内有利于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

三、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分析

纵观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之路,可以看到,虽然中国的出口贸易己经位列全球首位,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贸易大国,但是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还处于不太合理的成长阶段。

(一)以“两高一资”型商品出口为主

“两高一资”的商品是指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的商品。近年来,中国在出口贸易方面虽然获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仍旧以“两高一资”型商品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给中国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形成了空前的竞争压力。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惜牺牲能源和资源、破坏环境。这造成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严重缺乏真实性,能源、资源和环境成本几乎忽略不计。

(二)出口贸易存在制度顽疾

中国出口贸易的数量型增长有着制度性的诱发因素,就是指中国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出口贸易推动制度和出口贸易的评价制度等。这是中国出口贸易存在着的制度顽疾。制度顽疾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出口贸易的指导思想,数量型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以及结构不合理等。

(三)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的出口贸易不管是高科技的产品还是传统的动密集型产品都广泛缺少核心技术,从中所能获取的效益不高,多数产品位于价值链中的低端。另外,具有高新技术的商品的出口途径和核心技术大多数是被国外的企业所控制,这种现象使中国在国际分工中仅仅占据了不具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加工组装的环节,而效益比较高的以及具有技术竞争力的商品少之又少。

(四)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

生产要素是在生产环节中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目前,中国出口商品与其他国家比较最具有优势的竞争力是价格低廉。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比其他国家的低是靠本国低廉的生产要素取得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还不充分,政府一直对主要资源有分配的权力,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还比较滞后,这都是要素成本低廉的因素。例如,政府对出口贸易的企业提供的各种优惠的政策,使得出口贸易的企业能够以比正常的市场价格更低的价格获得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土地、资金和资源,从而致使出口的产品并没有显示出真实的生产成本。因此,中国的出口产品大部分存在着的以比较低的价格销售的问题,这就表明着中国的生产要素在向外廉价输出。

参考文献:

[1]俞毅.对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型的探讨与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8,8.

[2]何龙斌.论新时期我国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