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射击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赏识教育在射击教学中的运用

苗强

苗强运城市体育运动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已经成为当下教育中的主流趋势,射击教学中,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扭转教学观念,将赏识教育应用在教学当中,通过赏识教育,充分认可运动员进步的点滴,表扬运动员的创新精神,并激发运动员存在的潜意识,通过运动员信心的塑造,让其更好地进行训练,获得较好的成绩。鉴于此,本文将对赏识教育在涉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赏识教育;射击;潜意识;鼓励

射击教学的过程中,教练语言方面的教学指导是动作示范的前提,可以说,教练在教学中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自身品质的塑造以及训练水平的提高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教练过于严格,就会导致运动员身心备受压制,让运动员的心情一直处于非常紧张和焦躁的状态;如果教练不够严格的话,就会导致其丧失凝聚力,让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为所欲为;一个有主见的运动教练会通过教学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可以看出,教练在课堂中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最终的学习结果。只有教练充分地发挥语言魅力,才可以让运动员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自身的偏差,促进射击水平的提高。所以,射击教学中,教练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一、浅析赏识教育

就赏识教育而言,这是教育模式中的一种主流模式,是由研究人员、学者周弘所研究并提出来的,赏识教育注重生命规律的尊崇,不只是对教育对象的表扬以及鼓励,更多的是对于行为结果的关注。在《论语》当中,已经对赏识教育进行了应用,比如,学生请教孔子时,孔子首先会让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与赞美,之后充分肯定并认同学生的观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指点。孔子曾经说过:“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在赏识教育当中,所体现的就是人性化的教育,在字义上分析即为欣赏和认识与教育,由过程直接链接到结果。射击训练当中,教师有效地应用赏识教育,就要主动地归纳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优缺点,经过赏识教育从侧面指出错误的方法,使得运动员的成长速度可以满足教学要求。将赏识教育应用在射击训练当中,不但能够激发运动员具有的内在潜力,同时,还能够促进运动员锻炼力度的提升。但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还是存在很严重的客观问题,导致赏识教育很难发挥自身的功效。体育运动中对于赏识教育的认可,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点,即运动员自身的文化修养存在很大的差异,或者是宏观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在评判中缺乏统一的标准,还会部分家长的素质比较低。

二、射击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的效果

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其实是指将被动向主动进行转化的过程,可以对运动员的自主射击能力进行培养。就赛场中的运动员进行分析,过度的紧张是在运动竞赛当中不能被克制的,该紧张会使得运动员的大脑出现瞬间空白和眼光散乱的情况,不能对状态进行一定的调整,严重的话就会有呼吸急促和肌肉痉挛的现象出现,使得手持枪不稳。与此同时,运动员自身的负面情绪非常明显,并不能有效地发挥训练水平。这一背景下,涉及运动的教练必须做好陪同,并对运动员的潜能进行激发,能够让运动员从自我中得以突破,并对拼搏精神进行发扬。

三、射击教学中对于赏识教育的应用

在射击的过程中,运动员首发所出现的强烈的后坐力对原有的瞄准线进行了变动,要对之前的动作与瞄准线进行恢复,只有这样,才可以再次地击中目标。所以,射击运动员必须准确地进行据枪和击发,按照武器连续急速射击的后坐规律,就能够减低对于后坐所产生的影响,促进命中率的提高。此时,教练就必须通过赏识教育的运用,正确引导射击运动员思考,能够让运动员在自我吸收的过程中实现转化,并且获得可观的练习效果。

(一)建立一个思考的方式

在射击训练的过程中,部分运动员会扣手腕,这是自身过于苛求地瞄准点猛扣扳机所导致的。在枪响之前的瞬间,运动员的右手腕会突然扭动到左下或者是向右上的方向,此时,势必不会出现好的成绩。训练的时候,射击教练必须让运动员形成一个较好的思维模式,正确地引导运动员能够沉着地应对,将注意力集中在缺口和准星上,在瞄准的过程中要准确地完成击发,不要去考虑枪响的一些外在因素,要在所有动作完成的过程中挺住手腕。教练要运用鼓励替代批评的方法,能够让运动员明确自身所具备的技术特点和专项技术,发挥扬长避短的作用,可以针对性地防止过错发生。

(二)帮助运动员树立自信

射击运动的赛场中,运动员自身的“心理”与“技术”必须做到协调性和一致性,这样一来,就能够命中10环。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要有稳固的据枪,并且有一个精确的瞄准,当击发不正确时,就会影响到最终的成绩。此时,射击教练必须帮助运动员树立一定的信心,并且激励运动员时刻遵从要领,能够在瞄准和击发连贯的过程中,只要运动员可以做好枪持稳,就能够掌握击发的时机。在瞄准线和瞄准区接近的时候,运动员必须增加扳机的压力一直到击发为止。不断重复地进行训练会让运动员充分掌握一条线瞄准,并在屏住呼吸的瞬间和扣动扳机的整个流程中很好地发挥。与此同时,促进射击技术的提升,运动员需要建立自信心。

(三)主动地对训练计划进行制定

涉及运动的运动员在刚开始接触训练的时候,首先是完成所设置的一些环数指标,之后再联系自动化的指标与程序化指标以及散布指标,还有环数指标等,同时,可以通过自身的训练对技术进行很好地把控,对自身进行挑战,如果运动员的身体内感和外感已经达到一种人枪合一的地步,就要对身体进行稳住之后再稳固枪,调整动静之后,动作就会更加地踏实和准确。与此同时,涉及运动员会凭借着自身的意志对支配动作进行自由地发挥,在刚好的瞬间践行击发,并对连贯性的动作进行完成,这样一来,才可以为射击的最终效果进行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竞技体育的训练以及比赛早已将人的体能与技能进行了有效地结合,仅仅从射击项目上分析,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在器械和技术上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差距,因此,射击教育的教练就可以相关差异中对胜负进行挖掘。运动员所获得的进步,和其教练的赏识产生直接联系,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所以,在射击训练的过程中,负责训练的教练必须充分应用赏识教育,对运动员存在的焦虑心态进行改善,促进运动员自信心的提升,如此一来,能够很好地提升训练质量以及比赛效果,推动我国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中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OL].体育世界,2018:122+112[2018-11-26].https://doi.org/10.16730/j.cnki.61-1019/g8.2018.11.084.

[2]孙越.体育课中赏识教育渗透视角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8(33):68.

[3]毛献贞.把握教育本质让奖励回归本源[J].小学教学参考,2018(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