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宁成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宁成桐

宁成桐

宁成桐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八里小学255300

摘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又要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好写作的基础,教会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在阅读中积累,加强练笔,培养兴趣,体会写作的意义。通过指导学生选材构思、反复修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作品质量。

关键词:写作能力生活积累提高

写好作文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写作就是用笔说话,就是用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感想及看法等告诉别人,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让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思想传播得更广更久远。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他们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它因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而改变。

多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来谈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为写作奠定素材基础

“写什么?”这是小学生作文入门的困难之一。写文章没内容可写,的确是难,这是每位小学生惧怕习作的直接原因。那么,文章的内容素材从何而来,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以便积累习作素材,为日后写作文做好准备。

其次,要引导他们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指导他们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重点要放在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最受感动的内容上。我们大家都懂得“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真实生活的写作是虚假的写作,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写作。当然,我们不反对学生在文章中加入想象甚至幻想的内容,但不能否认我们面对的是既无知识基础又无写作经验的小学生,他们的写作几乎是从零开始的。所以我们要指导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尽量写一些贴近自身生活与自己经历直接相关的内容。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感知和捕捉并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要让他们明白,素材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光要教孩子学会观察,还要教他们用手去做,用耳去听,用口去说,用舌去尝,用心去想……充分利用好各种感觉器官,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注重积累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动机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这就告诉我们动机可以增强学生的行为,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学习。而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又反过来可以作用于他们学习的动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写作动机来自于对写作的认识和兴趣。

当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了足量的写作素材以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指导他们学习写日记。通过写日记,能使学生认识体会到用笔说话的意义和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我首先指导他们用写日记的方法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然,这个“点点滴滴”不是记流水账,而是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选择那些自以为有意义的,值得记忆的内容,以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感悟、评价和所得到的启示。

其次,在教学中我经常检查学生的日记(注意保密他们的隐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把发现的优秀作品,特别是那些与班级活动有关的,或者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大家都熟知的内容推荐给学生欣赏,这样他们会觉得更有现实意义,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些推荐可以起到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习作欲望,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我们成年人,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翻开自己的日记(特别是早些时候的日记)细心一读时,就会发现所记录的内容,会引起自己许多美好的记忆,把我们带回到几年乃至几十年前的情境中,那是因为我们记录了自己当时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所以,我们组织学生定期细读自己的日记,一定会勾起他们对以前经历的回忆,这与阅读别人的文章相比较,会别有一番体会的。这样,经过一个“观察——记录——细读——回忆——体会”的过程,就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写日记的意义和价值。这实际上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

世界著名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经历了第一个“观察——记录——细读——回忆——体会”的认识过程,就会有新的感受和认识,初步引起他们对写日记的兴趣,从而产生新的动力,促使他们继续写作。如此反复进行,形成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会由于量的不断增加,引起质的变化,使他们逐步认识到写作的真正含义,继而培养起学生写日记的兴趣,这样他们的写作能力必定会不断提高的。

三、在阅读中积累,紧扣要求选材构思

“怎么写?”(即写作方法与技巧),是小学生入门写作的另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我国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进行写作,就像蜜蜂酿蜜一样,不知要拜访多少花儿,采过多少花粉,才能酿出一点儿蜜来。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了足够的素材,也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但仍然难以写出像样的文章来。学生掌握的这些基本材料,就像春蚕腹中的透明液体,如何把它吐出来,编织成有价值的作品,这取决于他们的方法、技巧和经验。显然,这里的“方法、技巧”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不同作者的表达方式来获得。而“经验”则主要来源于他们的写作实践,只要常练笔,写作经验自然而来。

要想写好一篇作文,构思是极其关键的,只有明确每次作文的要求,才能确定作文的中心,才能有的放矢地编织素材,完成写作任务。中心确定后,要紧扣中心选择材料。学生初步得到的写作素材,在没有整理之前是杂乱无章的,哪些可以写进作文里,哪些应该详细写,哪些应该略写,这就需要进行一番巧妙的构思。写文章就像造房子一样——造房子要根据主人的用途和要求设计图纸,写文章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构思——列提纲(即使不书面写出来,也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写作框架)。列提纲是学习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学生在动笔之前,根据所写文章的目的,选择好作文的材料,然后把选好的材料理一理,按照顺序给它排个队,考虑好每段要写什么,分几段写,重点写什么。最后就可以根据这样一个计划具体安排,进行写作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层次分明、有血有肉、内容充实且不离主题。

四、写好作文的关键一环——修改

写作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是一件难事了,修改自己的作文更是难上加难,不少学生无从下手。修改作文,就像修房子一样,使它不但要有使用价值,还要给人以美的感受。一篇好的作文并非一次定型,是要经过反复修改的。找到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作文中的问题呢?在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中,“读”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读能通文,读能懂意,读能悟感。于是,我们可以将“读”的方法迁移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中。

我尝试指导学生在修改作文的时候,首先采用自读为主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得文通意顺,读出文章中有问题的地方,并加以修改。其次,再组织学生自愿结合进行互读交流,找出对方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并协商修改。互读交流的过程,是学生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的过程。通过修改作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是因为要修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必须认真细读,看看有哪些地方还没有说清楚,哪些句子不通顺,哪些词语用得不够准确……学生通过逐词、逐句、逐段地推敲修改,把用得不准确的字、词、句、标点符号改准确,把写的不够通顺连贯的句子改得通顺连贯,删去那些重复啰嗦的词和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具体明白,从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修改作文,不仅是对字、词、句的补充和整理,更重要的这是学生对写作思维进行再加工的一个过程,有利于促进他们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发展。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每进行一次修改,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认识,写作水平和作品质量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的练笔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每次作文都要用心反复修改,相信他们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大有提高的。

五、通过作文批改和点评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每一次作文练习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小学生的作文质量是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批改和点评中不断提高的。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点评是师生共同总结写作经验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作文教学批改的角度来看,教师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的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不管是一个好词还是一个好句、好的段落,都应该较多地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并在班级中恰如其分地加以讲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对作文的兴趣。

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和点评时,我们还要注意他们的期待心理。凡是认真写作文的学生都希望能尽快知道老师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如果时间拖久了,这种期待心理就会逐渐淡薄甚至消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老师,就应该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的批改、点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

小学生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讲评作文时,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范文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另一方面可通过宣读同学的优秀作品供他们进行学习模仿。但是为了避免学生完全模仿或出现照抄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创新,指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寻找新意。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抓住时机讲评得法,一定会促使学生在写作中萌发创造性思维,并促进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实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既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又要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既要给学生打下字、词、句的基础,也要教会他们采集编排素材的方法;更要提升他们大量阅读、反复修改、勤奋练笔的兴趣和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