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病好,但这些人针灸须注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针灸治病好,但这些人针灸须注意

何春梅

何春梅

高坪区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000

针灸是我国传统治疗方式,治疗有很大优势,且治疗效果有口皆碑,很多人在西药反复治疗没有效果时都想要试一试中医针灸治疗,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进行针灸治疗的。那么针灸有什么好处,什么人不能针灸,在针灸治疗时需要注意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针灸治疗有什么好处?

我们口中常说的针灸治疗,实际上是由灸法与针法组成,可通过特定穴位刺激达到疾病治疗及预防的效果,相比药物治疗而言,针灸治疗可激发自身身体调理机能,提升治疗效果。

(一)疾病预防

灸法为艾灸治疗,具有疾病预防、培本固元之效[1]。《扁鹊心书》中言“真气脱则人死,真气虚则人病。”而艾有陌热辛温之效,治疗中以火助攻,可补阳壮阳,使人元气充足,邪不能入内。因此说针灸具有培本固元之效,可以进行疾病预防。

(二)补血行气

气血为人生存根本,亏气亏血可致脏腑空虚,日久可病。灸法以温热性质可温经通络、补气通血,使机体得以气血濡养[2]。因在气血运行中,具有遇寒凝结、遇温散的特点,因此艾灸的温经治疗可恢复气血运行,继而达到治疗因寒气郁结引发的疾病,并加强常规治疗药物在体内吸收之效。

(三)健脾养胃

《针灸资生经》中言“饮食不思,面色萎黄,食而不化为脾胃病,灸中脘”。因此中脘穴时针可温脾补中益气;灸足三里可旺盛消化系统功能,提升对营养物质吸收功能,同时可治病防病、抗衰延年益寿。

二、什么人不能进行针灸治疗?

虽然针灸治疗好处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进行针灸治疗的。

(一)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受高血糖水平影响,不仅伤口不易愈合,同时极易发生感染,在针灸治疗中,即使小小针孔也可能影响愈合效果,并且若在处理针灸伤口时处理不当,极易发生针孔感染,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施针治疗。

(二)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者,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因凝血功能差,在针灸治疗后,针孔可出现流血不止情况,以此可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三)白血病

和凝血功能障碍原因相同,因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机制差,因此在针灸治疗时可出现针孔处血流不止情况,因此白血病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四)皮肤异常

在需要针灸部位,若出现皮肤感染、溃破、瘢痕等情况,则不应进行针灸治疗,不仅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感染,并增加患者痛苦程度,因此当需针灸部位有皮肤问题者,不能进行针灸治疗。

(五)肿瘤者

当针灸部位有皮下肿瘤者,特别是恶性肿瘤者,不应进行针灸治疗,避免影响肿瘤生长速度,出现肿瘤加速生长的情况[3]。

三、在针灸治疗中什么人需要注意呢?

在针刺治疗中虽然有人群禁忌,但若没有以上疾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仍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精神状态异常

过于疲劳时,精神状态低迷,当针灸治疗时酸痛感刺激可增加患者在治疗中应激反应,影响医师对穴位的判断,并影响针刺效果;当精神高度紧张时,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可出现血压升高情况,此时血流速度提升,当进行针灸时患者神经再次提升,即使在针灸毫针没有达到理想深度时,患者可因过度紧张出现面色苍白、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不仅需要中断治疗,并且影响医师对疾病的判断;年老体弱者因身体虚弱,在治疗中可能会出现难以承受针灸刺激的情况,因此在针灸治疗中尽量少取穴,手法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准。

(二)孕妇

在对孕妇的治疗中,所刺激加重可能会引起宫缩引发早产,因此若有对孕妇施针必要性,需要注意手法轻,对于腰骶部、腹部以及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的三阴交、昆仑、合谷、至阴等部位及穴位均禁止施针治疗,以保证母婴安全[4]。

(三)小儿

小儿对疼痛耐受力较弱,并且一般对针灸治疗配合程度低,医者难以进行准确治疗,即使在针灸留针时,小儿因不适感可出现拨弄针灸针的情况,甚至会直接拔出来,不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发生误伤情况或影响小儿生命安全,因此在对小儿施针时,一般不留针;在对婴儿针灸治疗时,因其生长发育不完全,因此对于其卤门位置以及哑门穴、风府穴等穴位严禁施针治疗。

(四)胃肠道粘连、溃疡、尿潴留

当需要对腹腔施针治疗时,若此时患者有胃溃疡、肠粘连时针灸刺激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疼痛感受及不适感;当有尿潴留情况时,在进行耻骨位置针刺时应该掌握针刺角度及深度,避免加重临床症状;在进行腹部针刺时,严禁直刺,避免误伤腹腔内、盆腔内重要脏器。

四、在针灸治疗中还有什么注意事项?

即使在对没有针灸禁忌人群进行针灸时,仍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灸法治疗

在灸法治疗中前和患者说明可能会出现的感受,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稳定内环境;如果为瘢痕灸,需要征求患者同意;治疗时应该保证火力充足且均匀,避免局部过热情况;若在治疗中出现晕灸者,按晕针方式进行急救[5];对于局部感觉不灵敏、反映迟钝、昏迷等患者,注意避免灸法治疗过重引发烫伤;灸法治疗后处理好灸疮,避免感染;同时避免艾灸上的火星将患者衣物、床品烧着,并且在灸法治疗后应该将艾条、艾柱完全熄灭,避免引发火灾。

(二)针刺治疗

在针刺治疗中,除了治疗人群的注意事项之外,在针灸前需要对施针皮肤表面及毫针完全消毒,避免因消毒处理不当引发感染症状;在治疗中,注意对针刺深度灵活掌控,并以患者实际耐受情况为标准,避免患者痛楚强烈增加应激反应。

五、总结

针灸治疗虽然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极优秀的治疗效果,但针灸并非是万能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危急重症而言,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在针灸治疗中,应该选择前往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以保证针灸治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芦芸,薛昊,金传阳,等从《刺禁论》到《针灸禁忌》——早期针刺安全规范的形成[J].中国针灸,2018,38(12):104-107.

[2]吴思团.针灸疗法与针灸专科的差异及其国际标准化探讨[J].中国针灸,2017,37(1):3-8.

[3]谭善月,刘凌翔.肿瘤相关疲乏的诊疗[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8,5(03):19-22.

[4]陈姗,宣丽华,刘姗.温针灸下关穴配合浅刺治疗孕妇贝尔麻痹临床观察[J].WorldJournalof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7,27(02):61-65.

[5]李艳慧.浅谈艾灸疗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禁忌事项[J].健康周刊,2017(1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