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 1

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曹飞赵严明周江涛

陕西省丹凤中学曹飞赵严明周江涛

每当考试结束后,老师们常说这样的话:“某道题是讲过的,考试中都做错了。”对此,我也有同感。不过,最近的几次课堂教学案例,使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就在我得意于自己的奇思妙解,大谈设未知数的思想方法时,学生周乐园举手要求发言。我以为他是想请教没听懂的地方,谁知他站起来后陈述自己的新思路。我一时没有听懂,忙让他上讲台板演并讲解:

原来,周乐园同学用到了这样的基础知识背景:,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学生的独特思路和解法,不仅使同学们扩大了知识视野,而且深刻地教育了我,使我受到了心灵的强烈震撼。

教学案例二:

当我把一道立体几何中求证正方体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以后,先让学生思考讨论,提出个人思路和见解。几分钟后,学生王策到黑板面前作辅助线,提出了先证两个平面平行,再由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的思路。我的赞扬声未结束,学生郭倩快步走上讲台,作出了辅助线,提出了中位线的证题思路,使同学们耳目一新。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氛围中,我提出了自己备课中准备的构造平行四边形的辅助线思路,成为学生解题思路的补充。

上述两个教学案例对我启发很大,使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

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新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经验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课程目标是内在于课程实施过程的,不是预设的、外在的,它重点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变化、能力形成以及个性发展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学会终生学习、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

挖掘学生这个最活跃、最根本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资源观紧紧抓住了学生这个最有生命力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通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在考试中体现出来的。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他(她)们能够放心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表达对知识和问题的独到见解,展示自己的才华。他(她)们以乐观、自信、昂扬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中,使昔日的一言堂变为群言堂,使学生这个课程资源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少一些包办代替,学生就会多一份主动精神。老师多给学生留一些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会涌现出创新发现和独到见解。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紧紧依靠学生,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共同拥有,充满着积极、活泼、愉悦、和谐、创新的生机勃勃的美好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