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文化教育场所的历史责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校外文化教育场所的历史责任

齐勇智

齐勇智(建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浙江杭州311600)

摘要:本文着重讲述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承担着教育、服务、引领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和主阵地的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文化教育场所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更多更好的、符合广大未成年人需求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创作生产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来满足广大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未成年人;精神文化;校外教育;历史责任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动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更多更好的、符合广大未成年人需求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来满足广大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政府主办的、公益性的未成年人校外文化教育场所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承担着教育、服务、引领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和主阵地作用。全省各地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文化教育场所,理应大力开展更多更好的、符合广大未成年人需求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创作生产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组织开展大量健康安全、快乐向上的文化活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一、牢固树立为全体未成年人服务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方针,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总要求和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各地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文化教育场所应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牢固树立和提升服务理念,扩大文化服务的覆盖率和惠及面,把各种文化服务和教育推及至外来务工子弟、山区留守儿童、社区低保户子女等,针对特殊群体推出他们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未成年人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服务。如各地开展的流动少年宫、科普大篷车、社区空间、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和乡镇少年宫等。

二、努力营造未成人成长的优良文化环境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不断满足广大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从硬件上来讲,各地政府要加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加大设备设施投入的专门经费,创设时尚、现代、便利的活动条件,完善各种功能以满足广大未成年人学习、娱乐、体验、健身、展示等各种需求。从软件上来讲,要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给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安全、优美、愉悦的文化环境。加强学习,深化内涵,扩大培养机制和力度,提高青少年宫文化教育工作者的文化底蕴、综合素质。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做好与校内的有效衔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校外的先进文化送到学校、乡镇和社区,较好发挥青少年宫指导、引领、服务未成年人的作用。

三、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根据未成年人需求,开设大量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文化教育、体验、培训活动,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丰富他们假日生活,让他们扩大社会交往面,陶冶高尚情操,扩展知识面,培养兴趣爱好,充实精神世界,完善健康人格,使青少年宫的各种活动着力体现育人特色。

四、倾力推出优秀的青少年文化产品

一方面抓创作,整合更多的资源,搭建更大的平台,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更多反映青少年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和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另一方面推项目,以适合未成年人文化鉴赏、文化创作、文化陶冶、文化享用的活动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广泛参与。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锻炼、展示和成长的文化平台,为提升未成年人文化素养提供更多的沃土。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作为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文化教育场所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期望越来越高,这既是广大校外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更是一种历史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在中央制定的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背景下,迅速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手段,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