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内涵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浅谈高职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内涵建设

王敏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王敏

关键词:高职护理;校内实训;职业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YS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家一直在大力改革医疗卫生行业,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整个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加深。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对高职护生的要求是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以及人文精神,同时还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护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及操作技能的精准度提高的培养,使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及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飞速发展的医疗进步接轨,提高自身对护理岗位的适应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奠定扎实的基础。

1校内实训基地

鉴于我国对高技术专业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刚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阶段。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特别是医院见习机会较少的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生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出符合临床需求的护理人才。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具有高职特点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护生提高临床护理能力必要的一环,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专业素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但是纵观整个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相对薄弱的部分。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当前校内实训基地所用的设备与医院实际所用的差别较大,实训项目的实施与护理岗位实际需求衔接困难。另外,专业教师的临床一线护理工作经验不足使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对缓慢。由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关乎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是保证护理人才质量的基石,所以,学校应当建立与医院工作环境及临床工作技术要求较为一致的“职业环境”,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职业化,这样护生通过在校期间高质量的仿真训练,进入医院后才能更好地进行身份角色转换。

2职业化内涵建设

高职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最核心的是职业化内涵建设,是指将校内的教学环境与医院的先进性、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相接轨,学生通过在这种“职业化”的实训基地学习,方便掌握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行为道德规范、法律意识、专业知识及紧跟临床步伐的操作能力。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对职业化的要求就是尽可能仿照真实医院的“职业环境”,其具体内涵包括人才培养定位,实训基地真实化、综合校内外资源以及实训文化建设、管理过程和老师都要职业化[1]。我院护理专业专任教师,结合各自所授学科的特点及授课计划,不定期在医院进行实践锻炼,以了解临床最新发展动态,优化实训内容和授课方法,促进实训基地职业化内涵建设。

2.1整合校内外资源

组织教师参观兄弟院校,吸取其基地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参观心得,为实训基地建设积累资料。另外,专业临床课老师到北京等地的三甲综合医院进行实践锻炼,记录医院各科病区的布局和设备配置情况。与临床一线医生和护士交流,找出目前先进的护理方法及不足之处,并将其优化整合后设置情境加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教师根据医院考察得到的护理专业发展要求和学校学生规模,结合政府财政支持和学校预备投入的配套资金,规划符合我院的实训基地。设计实训基地不但参照医院的工作流程也模拟医院的工作环境,在校院合作理事会的帮助下整合资金,配备高端模拟实训中心、急救中心、临床中心、母婴中心、基础护理操作中心等,尽力营造校内实训基地的职业氛围,满足学生实习、就业的需求。

2.2实训基地真实化

教师在临床实践时发现,多数刚实习的高职护生不能熟练地对患者进行护理,仪器操作生疏、面对突发情况手忙脚乱,使失误率增加。专业临床课教师根据护理工作岗位核心要求,结合临床护理实践锻炼的心得设计授课过程,在仿真实训室使学生完成“示教—练习—仿真训练、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模拟仿真训练—临床实习”过程;完成操作对象由模型—同学—患者的转变,这一实训模式。教师把在医院实践时熟练掌握的先进的护理要点带入日常实训;对于受医院青睐的新型仪器设备,在校院合作理事会的资源整合下,在校内实训基地配置专业的实训平台,安排学生在职业化理念下多练习,使其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顺利完成护理工作[2]。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体验到真实的护理工作环境,从而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真实化。

2.3管理智能化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参与临床实践的教师深刻体会到网络智能化给护理工作带来的便利。据此,可以参照医院在校内实训基地推进智能化管理。即对校内实训基地配备智能化信息平台,可以收集、传递、发布、管理信息,此外还可以对学生的实训进行全方位录制、监控,方便老师管理的同时方便学生通过回放查缺补漏,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这种先进的信息平台可以提供智能化实训录播和日常信息发布,涵盖多个实训室,图像清晰,能够现实视频回放,直播,学生自主观摩练习、手机查询等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2.4实训文化建设

立足于学校的办学文化,结合护理专业的职业素养完成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如悬挂南丁格尔誓言、治学态度、学院精神的宣传栏。在公共活动展览区放置本校护理专业发展历程的老照片,设立国际护士节和历届优秀毕业生专栏,在实训楼入口设置护士仪表墙[3]。让学生在进入实训大楼后能切身感受到护理专业的历史沉淀,使学生保持对本专业的尊重。还可借鉴医院的经验组织专业技能比赛、护理服务比赛等课外活动,以赛促学提高学习兴趣,将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学习时能够感受护理文化的熏陶。

此外,为了保障实训基地像医院一样良好运行,应该制定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如模拟病房的交接班制度、学生值班表、模拟病房的练习制度、开放实训室制度等。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习惯护理职业文化,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随着学生在规范的流程中不断实践,从生疏到熟练,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职业化,并转化为自身的职业习惯[4]。

3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职业化内涵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是一个将专业技术教育与职业素养相融合的培养过程。要完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的职业化内涵建设,授课教师要通过临床实践锻炼带给同学们与临床接轨的知识和技能操作;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强化护生的人文精神;提高高职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促进职业化内涵建设建。

参考文献:

[1]李成忠.高职院校检验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2]慧,闻彩芬.高职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6(49).

[3]焦红茹,谢春梅,梁正道.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

[4]余建海,付锐.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5(23).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