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道岔养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1

驼峰道岔养护

王小庆

王小庆?

成都铁路局绵阳工务段

摘要:通过对驼峰道岔重点病害分析,提出有效的养护方法,达到安全经济的效果。

关键词:驼峰道岔???养护???平纵断面

一、目前现状:

驼峰是编组场解体车辆的最关键设施,其位于整个编组场的最顶端,由若干组道岔组成,前部接一段推峰上坡线路,岔后部接若干股道。它与股道内的缓行器、减速顶、停车器共同协作完成车辆的重新编组。如下图为一个编组场驼峰情况:

如上图该编组场由15股道,1条迂回线、1条禁溜线,16组道岔组成,其中普通9号单开3组,其余16组为6号对称道岔。由于机车推动车辆上峰解体的过程中匀速前进不停车,解体车辆溜放进入不同的股道,需要有合理的线路平纵断面,辅以缓行器、减速顶、停车器保证车辆在连续的溜放过程中以合适的速度连挂(连挂速度不超过允许范围5㎞/h),而不致脱线或致车辆破损。

二、问题提出:

对工务来说保持合理的线路平纵断面就是工作的核心,在道岔养护时经常保护状态良完好,尺寸正确,配件齐全。对于峰下小号码对称道岔来说,其困难有3点:

1、线路使用了较大坡度,长期单方向溜放车辆,带动了钢轨向峰尾方向爬行,接头的大轨缝及枕木串位现象突出。左右股轨钢的不对称爬行使得接头的相错量超标,在道岔上有时尖轨相错量达70㎜以上。

2、转辙部位尖轨扳动频繁,压缩空气扳动,时间短,冲击力大,尖轨部位易疲劳致使轨面掉块,尖轨轨面易被车轮轧伤。

3、对称道岔两侧均是曲线,岔枕中部承受列车荷载累计较大,长岔枕中部低洼;加之岔枕底部湿度大于上部湿度,使得中部向下弯曲收缩应力,致使长岔枕中部低洼严重。这样就使得导曲部易成反超高,出现较大峰值的三角坑超限。

三、原因分析:

1、大坡度线路,道钉、扣件压力、防爬设备不足,防爬能力不足,成为其单方向爬行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接头轨面的高低不匹配,冲击作用大而产生的爬行。

2、尖轨疲劳是一个方面,其次因基本轨作用边或尖轨非作用边的肥边,使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存在缝隙,尖轨易轧伤,尖轨顶面的肥边经车轮碾压易揭盖。同时也影响了转辙部位枕木和配件的使用寿命。

3、导曲上股包括叉心下的岔枕机械摩损大于两侧而下沉,形成水平减号,导曲成为反超高,叉心处捣固不易,且很容易将两侧护轨部分捣高,破坏了道岔的高低和水平,同时易出现三角坑超限。

4、作业不当的原因。在养护作业中,往往由于起道和捣固方法不当,造成水平超限。在维修道岔时,未考虑道岔的不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起道、捣固形式,不适应车辆的运行情况,水平不能长久保持。

四、研究对策:

1、治本的办法,即成组升级道岔,特别是更换为砼岔枕、重型钢轨,其使用寿命长得多,养护工作量小得多,大大减少劳动力和减轻劳动强度。

2、养护的办法:

1)以控制桩来限定平时的作业,使得道岔处于较优的平纵断面。平时的作业以控制桩来作为依据,保持线路的中心线形位正确(建议误差不超过6㎜),且在整组岔内正负误差符号保持连续性,要么同正要么同负。对于纵断面,每两年测量一下线路的大平,作为控制依据。对于缓行器后尤为关键,避免车辆的溜放不到位而致后续车辆超速连挂。

2)加强防爬锁定。除采用防爬器加石撑锁定,还可采用的方法有:薄钢条在木枕面连排锁定,可在不影响轨道电路的情况下在转达辙部、辙叉的两侧部位用薄钢条相连接,用螺旋道钉固定。其次采用分开式扣件联结钢轨与枕木,增大二者间的阻力。再有就是使用洁净的一级道砟,保证道床断面尺寸达标,保持道床的饱满。

3)注重前后的顺接,进行单元化管理,将道岔前后的渡线与道岔整体考虑,综合整治多波不平顺,消除三角坑超临修,杜绝单分析道岔而不整体考量前后渡线影响的理念。

4)清筛道床,保持道床弹性与洁净,能有效增大道床阻力。保持连配件的齐全有效,避免空吊,浮离,松动现象,使各部位共同受力,减缓病害发展。

5)加强轨面修理,保证轨面的平顺性,有效消减车辆附加荷载。特别是尖轨、基本轨、辙叉的的预防性打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尽可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低塌接头、压溃、擦伤、掉块、磨耗及锰钢辙叉裂纹及时进行焊修。

6)加强日常检查,及时处理几何尺寸的超限。加强起捣作业,起道作业采取“分段起道、四股钢轨一起抬平”的办法。保证“四股平、水平好”,对叉心、转辙器处需重点捣实。在起导曲线水平时,起道机放在导曲线下股钢轨接头处,而要在钢轨小腰处量水平,达到起平接头双不使用权导曲线出现反超高的目的,结合工作量情况可对导曲股水平考虑垫的办法消除。

7)设置6㎜超高,在导曲上、叉心垫板下采取加垫6㎜厚塑料垫片。可缓养活过车时的偏载,使岔枕在上下股钢轨受力均衡,避免上股岔枕较快的机械磨损,减小导曲线反超高的致因。

总之,驼峰道岔的养护关键在于正确的平纵断面,重视防爬行,加强轨面与道床修理等,方能取得良好的安全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铁路线路维修与大修》齐齐哈尔铁路工作学校王启德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199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