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张雪

中共宝应县委党校江苏省扬州市225800

摘要: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以其匿名性和公开性,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言论和宣泄个人情绪的平台。本文立足于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性以及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期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可以化“危”为“机”。

关键词:危机事件;网络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从魏则西事件到海口暴力强拆妇孺被打事件,从香港占中到大陆毒奶,从南海争端到韩国部署萨德,这一系列事件频繁发生,拷问着政府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

一、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性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一种危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整体生活和共同利益的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涉及到生态、安全、卫生、灾难等各个方面。网络舆论是网民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掺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2日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作为新型媒体方式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运用,网络舆论也以其鲜明的特性在当今社会舆论中占据着重要作用。

1.负面性与非理性

网络舆论在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极端的人道主义精神,但总体上,网络舆论却充斥着各种社会道德败坏的负面话题。面对负面事件,网络媒体为吸引眼球、制造话题不负责任地“添油加醋”、炒作,激发网民的好奇本能,加之,网民受到自身的负面心态的影响,为发泄不满情绪使非理性、偏激性、粗俗化的言论占据了网路舆论的主要部分。

2.虚拟性和挑战性

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部分网民在这样的一个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空间里开始肆意妄为,人性的阴暗面也随之被释放出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触及的底线,从未说过的言论,也会在虚拟世界中毫无顾及的说出来、做出来,从而表现出挑战正统思想观念的逆反心理。形成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既受限于自身年龄、文化素养、经济基础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又与其盲目自大,一味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相关,从而展示出与主流思想相悖的言论。

3.扩散性与从众性

网络舆论的扩散如同滚雪球一般,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个别案例到更深层面的探讨。网络的扩散性体现在两面性的特质上,一方面对需要社会力量支持的事件,有其号召力,可以很快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帮助;另一方面,由于其扩散性,会使网民对谣言进行反复传播,对事件的真实性忽视沦为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炒作的舆论工具。从众性主要表现在当舆论事件发生初期,往往最先发出的看似合理的观点,会成这一事件舆论的方向标,即使后期存在合理的观点,也会显得寡不敌众,集体心理往往左右着事态的发展。

4.多元性与有组织性

网民是由社会不同个体组成的,个体有其个性,因此对同一事件表现出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然而,在现今的舆论社会,又发展出了“水军”、“五毛党”等网络推手这一特殊的群体,很多网络舆论是通过网络推手有组织、有目的精心策划而起的,其中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商业目的或者政治意图。

二、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检验着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已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然而政府在应对危机事件的过程中,仍然表现出诸多的不足。

1.缺乏网络舆论引导的意识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政府仍然缺乏新媒体意识,习惯于采用以行政管理模式为主的传统媒体管理方法,压制媒体,用隐瞒、遏制的方式围堵网络舆论,干预舆论的发展,而不是采用有效疏导的方式解决,面对网民在网络上的留言、传播,更多的认为只是发泄情绪的一种途径,而没有想到这背后将要产生的巨大影响。比如近期发生的百度“血友病”贴吧被卖事件、共享单车惹争议、山东济宁城管大年初三上街撕春联、山西临汾大气二氧化硫浓度破千等事件的发生都考量着政府对网络舆论的重视度。

2.消极处理网路舆论

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政府一方面缺少网络舆论引导的应急预案,无法准确、及时地把握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趋势,加之缺乏处理网路舆论的经验,导致对网络舆论的评判不足。比如四川攀枝花书记和市长遭枪击事件发生后,缺乏政府的声音,以至网民对此事件背后的原因的探讨,流言、谣言四起。另一方面,当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为避免公众恐慌引起的社会稳定,首先采取封锁消息的方式来控制舆论的发展趋势,但反而给不良用心的人提供了有机可趁的可能,谣言的散布,反而使公众心理上得不到安定,从而激起公众强烈关注和极端情绪。

3.监控网络舆论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网路舆论缺乏监控、分析的专门人员,更加缺乏处理网络舆论的专业人员,使得网络上的假消息泛滥,这就使得网民的民意无法准确、及时地传达给领导干部,从而导致无法拟定网络舆论引导意见,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可以影响网络舆论的走势,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及时、准确、合适地向公众通报事件发生的始末、处理的情况,把握话语的主动权,不逃避陈述事实的真相,很大程度上会博得公众的好感,阻止谣言的滋生,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等。

4.网络舆论的法律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先后颁布了包含《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电信网络运行监督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在内的不下于20部的法律法规,但仍存有空白区,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网路舆论管理的法律体系,同时法律的规定也比较空泛,没有具体的可实施和可操作性。我国对于网络舆论监管的机制也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多头并管,权限界定不清晰,职责相互交叉,不能有效地实施监管。

三、政府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对策

在处理危机事件中,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有利于疏解矛盾、解决问题,应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的处理技巧和原则,更需要健全的法律机制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

1.网络舆论引导的主要原则

应对网络舆论一是要及时应对,主动引导,谣言止于公开,当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要把握黄金时间,迅速发声,表明政府对待此事的态度、事态发展情况以及政府的处理措施等,并且第一时间把握舆论导向,抢占先机,正面阐释、澄清,避免流言、谣言的继续扩散,取得公众的信任和谅解。二是遵循真实,态度坦诚,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用负责的态度坦诚对待,政府在公开坦诚的氛围内处理危机事件,能够经得起时间和事实的检验,避免工作出现被动的局面,也更能取信于民。三是有理有利有节,统一口径,对外的声音进行统一管理,防止并非一个声音对外导致的次生危机的再次发生,增强公众对其的信任感。

2.加强网络监管队伍建设

网络舆论信息的把关人至关重要,工作技术、能力、态度的优劣直接影响网络舆论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分别对网络舆论监管队伍的年龄结构、教育层次、专业技能、沟通能力等方面做培养和提升,一方面通过引进高端网路技术人才,分析、收集舆论信息,把握舆论态势,阻止消极、不良信息的扩散;另一方面,通过培训等有效措施培养具有高水平公关能力的优秀人才,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与公众、媒体作沟通,从而有效疏解网络舆论中的偏激性内容,引导网络舆情。

3.完善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监管机制

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监测预警机制、引导机制以及问责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和激励相关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减少和防止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发生。监测预警机制主要处于危机未发生的阶段,通过专业人员的技术监测以及软件系统的监测,了解公共事件的走向以及网民的心理状态,对公共危机网络舆情进行科学的监控和判断。引导机制处于危机的发生期,政府有意识地引导网民对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寻找包括媒体、专家、学者等第三方联盟,对事件进行正面的合理化分析,引导舆论的动态性发展,从而朝着有序化和健康化的方向发展。问责机制是处于危机平息后,为了预防此类危机事件的再次发生,要建立问责机制,追究相关人的责任,为政府形象的树立、社会的稳定提供保障。

总之,政府真正做好危机事件中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要加强网络监管人才的培养,掌握处理危机网络舆论的技巧和原则,建立和完善网络监管的法律机制,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朱锦丰.天津港8•12爆炸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引导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2]刘明珂.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应对网络媒体介入的研究[J].经济师,2015.

[3]伍晓华,陈平其.大数据时代下网络舆论危机管理机制研究[J].事实求是,2016.

[4]燕道成,吴佳灵.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前哨,2016.

[5]冯晓霞,张兆平.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