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企业管理的新革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探析企业管理的新革命

张鹏

前海海润国际并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相应地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企业内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促使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企业实施管理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并有助于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因而,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解除企业“内忧外患”,为当前国企业管理提供一些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关键字:管理创新;问题;途径

1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主要问题

1.1企业管理观念存在的突出问题

1.1.1现代管理意识薄弱,缺乏自主创新精神。当前,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滞后于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和商品保护意识等薄弱,企业管理者仍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方法。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的意识,没有认识到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

1.1.2缺少明确的经营管理观念。企业的目标是多重的,其中追求利润和社会目标是其显著的特点。但是,有些企业由于没有明确的经营管理观念,表现出只顾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不当倾向,企业管理活动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企业管理观念的不清晰引起其相关活动的盲目性。例如在财务活动方面,许多企业仍然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水平上,由于财务管理观念不清,使得企业财务工作的职能没有很好的发挥。

1.2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实行了公司制改造,建立了公司制的领导组织结构。由于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改造并不彻底和完善,仍处于转型过渡阶段,企业的领导组织结构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问题较为突出。

1.2.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归属虚拟化。由于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造成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仍不明确,产权责任主体无法明确,国有股究竟由谁代表的问题始终也得不到合理解决。

1.2.2企业领导组织结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不开,如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的人员基本重合或大面积交叉。中国的很多集团公司领导人员与其下属的主要子公司的领导往往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尤其是当其子公司是上市公司时,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国企中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由政府任命,都是由所有者直接委托,客观上都成为国有资产的代表人,从而造成总经理可以不执行董事会的决策,而董事会可以越权干涉总经理的日常管理工作。企业领导组织结构的不规范,降低了企业的决策水平,现代企业制度也就难以真正建立。

1.3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3.1从技术水平方面看,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目前国内一些软件厂商提供的系统软件集成能力稍差,产品开发工程化较弱,对企业的普遍适用性尚待提高。在开发管理软件的过程中,有的软件公司为了抢占市场,过于迁就企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固化了企业原有的落后流程。国外管理软件则存在本土化不够的问题,其软件不符合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实施难度大,刚性强,变通性差,费用高。同时售后服务跟不上,且流动性较大,一般企业很难承受。

1.3.2从社会环境方面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的作用了解不够,观念普遍落后于企业探索和实践,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少。

企业要进一步发展,要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就要求企业对管理信息化有足够的认识,要充分、深入地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认清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能做表面文章,应切实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2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

2.1重视战略管理

树立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和核心,战略管理关乎企业的发展方向。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战略创新方面下功夫。一方面,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着眼于全球竞争。今后企业的竞争态势将是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因此,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放眼全球。另一方面,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展开。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适应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如顾客价值、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变化。面对变化了的顾客价值,重新选择与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经营环境和业务领域,不断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预测、跟踪并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

2.2调整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保证。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瞬息万变,使得企业的运转节奏大大加快,要求企业保持高度的机动灵活性,而国际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的广泛应用,又使得传统的组织结构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必须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调整组织结构的目标:一是扁平化,即通过破除传统的自上而下垂直多层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增加管理幅度,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二是柔性化,即通过建立临时性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束缚,实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以增强企业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三是虚拟化,即通过通讯网络技术,把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人才等联系在一起,组成动态的内部资源利用综合体,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并利用一定的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目标;四是建立学习型组织。

2.3强化知识管理

在工业社会,核心资源是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将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而成为核心资源,知识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管理创新必须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强化知识管理,首先,要把技术知识视为一种商品,进行知识运作,也就是在生产流通领域通过对知识的使用获取利润,在市场上通过知识产权的交易,实现知识价值增值。其次,要善于运用全球信息网,不断获取世界范围内的新知识、新信息,进行知识的积累、知识的优化组合与创新,从而有效地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推动企业的发展。再次,要高度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因为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开发人才。最后,要设立知识主管业务,其主要职责是引导员工共同分享知识,鼓励员工把信息与他们的认识和能力结合起来,以创造新的知识。

4结语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其维持和发展必须依赖于管理及其相关科学;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又给管理科学提供了更多的现实问题和发展可能。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组织体系的完善,人们在逐步意识到管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管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管理科学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表现出新的可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管理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温廷亮,司占营.浅论强化和落实企业基础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

[2]潘仁山.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J].中国建材,1990,(04).

[3]王清华.推荐《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一书[J].企业管理,198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