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精讲的神奇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语文课精讲的神奇魅力

曾王平

曾王平

一朵鲜花,含苞欲放,令人钦羡。我们的语文教材就犹如这美丽的花朵,因为她收集了古今中外的最为优美的华章,荟萃了历代无数文人的精华,渗透了我们民族的鲜明个性,负载着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含英咀华,品美食而喝佳酿。因此,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捕捉的眼睛,并在语文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只有把握了语文学科的特征,方可将丰富灵动的母语教得妙趣横生,诗意盎然。各种训练固然必不可少,但切记机械刻板,应在“精”字上做好文章。对文章的讲析自然重要,但宜少而精,点到为止,更多的是让学生去感悟,因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语音感、语义感、语境感并非都是可以讲出来的。不到位的说教反倒会束缚学生想象的翅膀。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师不要做说书先生”,也就是说,必须重视语文课精讲的作用,才能提高语文课的质量。

1精讲可以培养学生的准确理解能力

文字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成功的作家往往呕心沥血,字斟句酌,不肯轻易落笔。语文教学须精讲,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比如,我在讲《故乡》一文中重点分析闰土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记忆中的少年闰土与眼前的中年闰土的前后变化对比,使学生明确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在于揭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感悟到小说的主题。

2精讲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材选了许多名家的著名篇章,教师的精讲就教给了学生阅读分析鉴赏的方法和手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学生就会自觉地感受作品中那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图景,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如散文《记一辆纺车》,以第九段劳动竞赛为例来体会写场景的方法。勾勒出典型环境“群山环拱”,山涧河坝的坪坝上,最富有生活气息,时代色彩;又用“沙场秋点兵”作衬托,运用“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的比喻;再加上对音响的生动描写,整个画面是何等的气势磅礴!经这样的点拨,学生体会到这样的描写抒发了发自内心的艰苦奋斗的自豪情感,突出了“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中心。从而体会到散文的情之所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3精讲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有__________人曾说,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灵魂的探险,读者凭有限的字句去寻找、品味儿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内容,填补思维的空间,所以,精讲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再现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的能力。如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写的是作者早年欢乐生活中的一个夏日郊游中的归途中的情景。讲解时抓住“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两句,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描述出一幅醉于大自然美景之中的画面,体会“沉醉不知归路”的意境。每个学生的脑海中就会闪现出这边荷花亭亭玉立,荷叶飘曳多姿,荷香沁人心脾;那边船上的人由于“沉醉”更由于急于找到归途无暇欣赏,反而由于叫喊声、船桨划水声惊起了栖息在这里的沙鸥和白鹭,呈现出一幅优美欢畅、情趣横生的迷人的大自然的图景,使学生悟出生活在早期优裕生活中的李清照怎能不为之陶醉流连呢。同时与词人后期的孤苦境遇形成了鲜明对比。

4精讲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具有时代色彩的,其思想观点是否适应当代的社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所以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就问题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爱莲说》、《陋室铭》两篇短文,在学生弄清楚课文赞美洁身自好的品格和安贫乐道的节操的意思后,可以启发学生大胆地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思考环境的好坏与主人的品格节操的优劣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吗?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就喜欢牡丹的雍容华贵,她热烈奔放,绚丽夺目,向世人尽情绽放自己独特的风姿”,还有的学生说“如今我家是三室一厅的楼房,装饰考究,宽敞华丽,我们的品质并没有因为环境的优越而受到不好的影响。品行的好坏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如何把我自己。”这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发现问题的方法。

5精讲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及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它的缺陷在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质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在“满堂灌”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了主体的作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学生的学习变成被动的学习。同时,也破坏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精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老师做到“精讲”,能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就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有笑声、有讨论、有争议。让学生能有更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

当然,“教无定式”,“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深地感到要上好语文课,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重视精讲的教学方法,摈弃那种看似讲解全面却是费力不讨好的“天女散花”的“满堂灌”的愚蠢做法。

作者单位:重庆市梁平县屏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