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气道疾病并持续喘息患者的病原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慢性气道疾病并持续喘息患者的病原学分析

高艳艳高福生刘永全张增华

高艳艳高福生刘永全张增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山东潍坊261031)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045-02

【摘要】目的明确慢性气道疾病患者伴发持续性喘息是否与气道定植菌、感染菌有关联,其可能的病原体分布和构成与不伴持续喘息的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有何异同。方法搜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39例,对照组42例。入选病例均提供基本资料,并行血常规、胸部X线或CT检查、肺功能检查、痰细菌学检测、非典型病原体血清学检测、真菌培养。结果病例组痰真菌培养阳性率为76.9%,细菌阳性率为35.9%,真菌构成中念珠菌21例,曲霉菌10例;而对照组痰真菌培养阳性率为26.2%,细菌阳性率为33.3%,真菌构成全部为念珠菌。结论慢性气道疾病并持续喘息患者的病原学构成以真菌为主,部分患者合并有细菌感染;其并发持续喘息的危险因素可能为痰真菌培养阳性;曲霉菌可能是导致患者持续喘息的主要真菌菌种。

【关键词】慢性气道疾病持续喘息病原学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中有部分患者并发持续性的喘息(喘息时间≥4周)。目前,其并发持续喘息的原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多种病原体的下呼吸道定植或感染在持续性喘息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为此,我们设计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来探讨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出现持续喘息是否与气道定植菌、感染菌有关及可能的病原学构成。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9~2011年期间到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病例组39名,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并有持续喘息症状,时间≥4周;对照组42名,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无喘息症状。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修订的最新的诊断标准。

1.2实验方法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实验室检查。痰细菌学检测:先令患者清洁口腔,然后从气管深部咳出痰液,吐入无菌器皿中,30分钟内送检。连续三天送检,二次或二次以上痰培养为同一种菌株生长者为阳性。

1.3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学处理。组间采用t检验、χ2检验,采用Spearman、Logistic进行相关分析。

2结果

2.1痰病原学检测结果见表1。

表1患者的痰病原学检测结果

注:两组间痰真菌培养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痰细菌培养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不同病原体感染与慢性气道疾病并持续喘息之间的关系病例组痰真菌培养阳性率高,和持续喘息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具有相关性(r=0.588);而痰细菌培养阳性和持续喘息间无明显相关性。

2.3真菌的不同菌种与慢性气道疾病持续喘息患者之间的关系两组间真菌菌种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曲霉菌主要分布在病例组,说明曲霉菌可能是引起慢性气道疾病持续喘息的主要真菌菌种。

表2真菌的不同菌种与慢性气道疾病持续喘息的关系

注:χ2=5.212P=0.025

3讨论

慢性气道疾病并发持续性喘息(喘息时间≥4周)的患者往往有较长的病史,其原发病的特点变得不明显,而是表现为共同的症状—持续性喘息,并反复出现急性加重,其临床治疗措施也相似,所以从临床角度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

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并发持续喘息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集中在慢性持续性喘息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上。导致持续气道炎症和重构的因素有持续的过敏原暴露、反复的病毒感染、空气中的污染物等。霉菌感染与持续哮喘的关系也引起人们的兴趣,研究发现哮喘的严重发作和死亡率与空气中霉菌孢子浓度正相关。国内研究发现[1-3],在COPD患者的下呼吸道常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和口腔寄生菌等定植,并且与急性加重相关。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患者中曲霉菌的感染导致了所谓的“中心型”支气管扩张和持续的哮喘症状。在非ABPA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痰培养中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也是常见的病原体。以上研究表明多种病原体的下呼吸道定植或感染在持续性喘息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发现病例组患者中痰真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国内,瞿美君等[4]对老年COPD患者的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真菌阳性率为19/196(9.22)。对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病原学分析的报告主要是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率低。国外,Soler等[5]报道COPD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培养率为10%。对下呼吸道病原学分布结果分析比较发现,本研究中痰真菌阳性率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也高于国内外相关报道,可能与反复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留取标本的依从性和定性、定量判断方法的差异有关。本研究中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明显低于国内外相关报道,这可能与病例组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关。但是真菌对气道喘息症状中的作用在重症哮喘中的研究已被认可[6],真菌可以长期定植于呼吸道,产生毒素、蛋白酶和其他酶类,挥发性有机复合物及各种过敏原蛋白,引起气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因此,真菌培养的阳性率高同样提示我们痰真菌培养阳性可能是慢性气道疾病持续喘息的危险因素,值得我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高度重视。

本研究中痰真菌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构成方面,和既往资料一样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病例组中曲霉菌比例较高。本研究仅着力于连续两次痰培养阳性且为同一菌株,而依据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7]痰培养曲霉菌阳性不一定是IPA,还需要结合G试验、GM试验及病理学检查等。国外有人认为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如果气道分泌物培养曲霉菌阳性,即需高度警惕。因此,我们认为慢性气道疾病持续喘息症状与真菌尤其是曲霉菌在气道内的持续存在有关。临床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及时留取痰真菌培养,同时进行相关血液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参考文献

[1]周忠,张娟,鲁伟,COPD急性发作期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243-1244.

[2]刘玲,李晓静,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6),597-599.

[3]黄隽敏,徐爱晖,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57例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46-47.

[4]瞿美君,曹奇峰,我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原学构成及耐药性分析,中国药业,2012,4(8):43-44.

[5]SolerN,AgustiC,AngrillJetal.Bronchoscopicvalidationofthesignificanceofsputumpurulenceinsevereexacerbations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Thorax.2007Jan;62(1):29-35.

[6]HogaboamCM,BleaseK,MehradB,etal.Chronicairwayhyperreactivity,gobletcellhyperplasia,andperibronchialfibrosisduringallergicairwaydiseaseinducedbyAspergillusfumigatus.AmJPathol2000;156(2):723-732.

[7]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6,45:69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