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介入治疗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妇产科临床介入治疗初探

朱春花

朱春花(江苏如东县中医院妇产科22640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0-0065-01

【摘要】妇产科临床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引入的新技术,主要运用于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妇科恶性肿瘤、不孕症、异位妊娠、产后出血、妇科肿瘤出血等多种妇产科疾病。本文介绍了妇产科临床中介入治疗栓塞剂的选择与应用,分析了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副反应与并发症,并论述了子宫内膜性闭经及其处理方法。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技术自从被运用于妇产科疾病治疗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从最早用于进行妇科恶性肿瘤姑息性治疗,然后发展为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前、术后进行动脉治疗,再到开展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妇产科疾病微创治疗。怎样运用好介入治疗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

1妇产科临床中介入治疗栓塞剂的选择与应用

在妇产科良性疾病的血管性介入治疗当中,栓塞剂的选择与应用、栓塞程度的控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1.1如何选择栓塞剂

在盆腔疾病栓塞治疗当中,笔者建议选择颗粒型栓塞,比如GF和KMG,PVA颗粒等,对于液体性栓塞剂,如超液化碘油和无水酒精则是必须要避免的。同时,对栓塞剂的颗粒直径选择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子宫肌瘤对于KMG因为其膨胀系数要小于PVA,因此以500至700μm为佳,有生育要求的,则可选择700至900μm,PVA颗粒主要选择300至500μm或者500至700μm。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因为其要求栓塞力度较之其他患者更大,所以KMG以选择500至700μm为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也可选择500至700μm,PVA颗粒主要选择300至500μm或者500至700μm。而对于产后出血、异位妊娠等其他妇产科良性疾病中,应当选择直径1至3mm的新鲜明胶海绵颗粒。

1.2如何分配栓塞剂

在栓塞剂的分配上,要根据患者子宫肌瘤的血供类型作出分配。依据在DSA影像上双侧子宫动脉向子宫肌瘤供血的情况,可以将子宫肌瘤供血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一是Ⅰ型,即一侧子宫的动脉供血是主型:子宫肌瘤用双侧子宫的动脉供血,但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量要超过子宫肌瘤瘤体的一半,另一侧的子宫动脉供血量则少于一半。二是Ⅱ型,也就是双子宫动脉供血是主型:子宫肌瘤主要由双侧子宫动脉进行供血,并且双侧子宫动脉供血量都超过了子宫肌瘤瘤体的一半。三是Ⅲ型,也就是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型:子宫肌瘤血供完全源自于一侧的子宫动脉,而另一侧的子宫动脉则不参与供血。之所以将子宫肌瘤的血供情况进行细分,其意义就在于可以合理分配地栓塞剂。对血供是Ⅰ型的子宫肌瘤患者,主要供血侧的子宫动脉应当使用强效栓塞剂,而另一侧的子宫动脉则需先使用少量的强效栓塞剂。对血供是Ⅱ型的子宫肌瘤患者,双侧子宫动脉都要先用强效栓塞剂,等肌瘤血管网被栓塞之后,再用弱效栓塞剂进行栓塞。对血供是Ⅲ型的子宫肌瘤患者,供血侧子宫动脉应当100%应用强效栓塞剂,而另一侧的子宫动脉则要全部使用弱效栓塞剂。

1.3如何控制栓塞程度

根据栓塞的具体情况,笔者其分为不足、适度与过度者三种情况。在栓塞的全班过程中,需要注意到栓塞剂的使用量和肌瘤体积、肌瘤血供相互符合。在栓塞的过程中,一定要从肌瘤的内层血管网进行栓塞,而后是外层血管网,要避免只栓塞外层血管网的情形出现,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尽量使用较多的造影剂与生理盐水稀释栓塞剂;二是应用215ml之下的注射器推注,并间断性地推注肝素水;三是在必要时运用微导管进行栓塞。

2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常见副反应与并发症

一是血肿或出血。穿刺部位有出血或血肿现象是血管介入治疗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29%。小血肿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出现皮下肿胀、胀痛不适,可以自行吸收;盆腔腹膜后大血肿可引发髂静脉、膀胱或股神经压迫鞥症状,在出血多的时候甚至会造成休克,从而危及生命。二是血管痉挛。当导丝、导管反复刺激患者血管,或者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过长,及多次穿刺、导管过粗、血管本身存在病变等,都有可能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远端组织缺血,而内膜自身也会由于缺血而发生变性,从而形成继发血管内血栓。三是动脉内膜损伤。往往发生在暴力操作与动脉壁因炎症、动脉硬化等血管本身较为薄弱的患者,可导致内膜损伤所引起血管狭窄及闭塞,造成插管失败。四是血管损伤,也就是因为机械损伤而引起血管内膜下通道、血管割裂及动脉瘤形成等等。

3子宫内膜性闭经及其处理方法

据研究者统计,子宫内膜性闭经在子宫肌瘤中大约占1/639,而子宫腺肌病大约占3/283,发生的机制并不清晰,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应用栓塞剂的颗粒比较小,从而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损伤,或者基底层内的雌激素受体损伤。二是子宫内膜基底层对于缺血过度敏感而造成的损伤。实际上,子宫肌层与内膜基底层的供血动脉直径大约在20至30μm,临床上常见的栓塞剂颗粒直径KMG一般为500至700μm以上、PVA300至500μm在以上,所以,从理论上看,并不能直接栓塞子宫内膜基底层的供血动脉,具体机制还有待研究。在患者术后3个月仍未出现月经来潮时,可进行以下检查:一是检测卵巢功能,排除卵巢性闭经。二是行宫腔镜检查,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宫腔内是否有粘连。如确为子宫性闭经,可在宫腔内放置节育环,使用人工周期为3至6个疗程。

4结论

妇产科介入治疗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探讨:一是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中,应如何选择化疗药物、确定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参数、实现化疗药物应用最佳配伍等;二是妇科良性疾病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怎样选择最佳适应证、最佳栓塞剂,并考虑中远期疗效观察、对卵巢功能之影响、对患者后代之影响等;三是思考异位妊娠中的输卵管妊娠介入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四是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五是妇产科临床介入治疗的诊疗规范等。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遵循循证医学之原则,进行多学科联合研究,从而获得最为科学和严谨的结论,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范波.介入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19例临床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6).

[2]贺锦曦.介入治疗在妇产科的应用(附7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