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让学生受益终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授之以渔,让学生受益终身

徐菲

徐菲黑龙江省鸡西市实验中学158100

最近,我无意间从书架中翻出一本由王丽编的《中国教育忧思录》。我拿起书,一页一页地读着。书中的每一句话都那样掷地有声,我那原本放松的心情被强烈地震撼着。是啊,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话语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我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不敢越出教参的雷池一步,紧跟着高考这一指挥棒亦步亦趋地前行,这又对学生的一生有何益处?那一刻,我大梦处醒,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道德感在我心中升腾,我对自己说:作为一名教师你要对得起学生,不要误尽苍生。

我静静地思索:什么才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呢?

多少个不眠之夜,我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终于,我的心中逐渐有了一个框架:我想以新课程为依托,以学法指导为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读习惯和自读能力,让语文课教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一生受益。成功,像分布在地球上的金刚矿石一样,十分稀有地分布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而“学习方法”就是寻找“金刚矿石”的探测器,只有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找到“成功”的法门。

现代学习策略的研究,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的学法是学会学习的前提,是造成成绩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地前进,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地是一名向导,而不是呆板的传递知识的工具。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每一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社会的信息化要求人们改变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现代教育的目的不仅需要向学生提供“金子”,更需要向学生传播“点金术”。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教读课教学中,要结合单元知识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一定的“读”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将教读课所学之法迁移到自读的实践之中。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我向学生渗透了“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小狗包弟》中运用这种方法。其实,教读课上主要是指导学生的学法、悟法;而自读课上则主要是指导学生练习使用学法。所以,自读课堂要以学生自读为主,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教读课上所学之法,实践学法,以形成自读能力。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其实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只注重教读课上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这样,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因为没有实践,没有学法迁移,就不会真正掌握教读课上的方法,就不能形成自读能力。

传授读书方法,对学生的自学是大有好处的。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的方法,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可受用一辈子。”可见,传授学生读书之法,如同交给了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基础性的读书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速读法及预习法等等。同时,我还利用心理学上的知识向学生讲授精加工策略(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如划线法、笔记法、卡片法等。传授读书方法,要从语文自身特点出发,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知语文自读课教学离不开字词句章的指导。小到字词理解、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大到读某一单元、某一文体,均需要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在自读时有法可依,循序渐进。

然而,仅仅传授读书方法,并让学生在自读课上进行实践,还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文,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天明晓。”他又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看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阅读教学的上层境界。

杨道麟在《语文学习导论》中指出:“习惯是一种固定的机械的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苏联乌申斯基说:“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好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道德资本。”习惯成自然,习惯是一种力量。一个好习惯,能造就一个人。然而,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反复纠正,才能成为自自然然的行为和素养。

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读习惯,教师一要严格要求,二要热情鼓励。可以定期开展字词积累比赛、读书笔记比赛、摘录制作读书卡片比赛、圈点批注比赛及速读、默读比赛等。对成绩突出的要及时进行表扬,以促进学生良好自读习惯的养成。

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之法。因此,学习方法的运用不可教条与僵硬,在指导学生运用语文学习方法时,应该让他们懂得语文学习方法在操作上的特点,明白“学习有法,但无定法”的道理。不要让学生生吞活剥,也不要让学生整齐划一,而要让学生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特点并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使他们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展。

只有将教师传授的方法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学法,才能真正提高自读效率。一节自读课,学生只机械地套用教师所讲的方法,依样画葫芦,那既无乐趣,更谈不上有效率。没有自读效率的课堂,也就无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读能力。

我看了一些书籍,有了一点理论基础,并在进行粗浅的尝试,但愿能让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