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雷旺喜

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730060

摘要:棚户区改造旨在优化市容,营造良好舒适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棚户区改造实践当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根据棚户区改造现状出发,分析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问题;对策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目的是为了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它对改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棚户区改造有利于消除居住安全隐患,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区落后面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密切党与居民群众的感情,促进社会和谐,也为更好地规划建设城市和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棚户区改造涉及政府、居民、开发商等多方面的利益,只有协调实现多方面利益的统一,才能使棚户区改造真正成为民生工程。

一、棚户区改造的现状

城市功能的高度专业化,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资源的需求也更大。尤其是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棚户区居民与城市分化程度不断加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居住条件不理想,与城市其他区域相比,社会治安与环境明显落后,空间、经济以及生态上被边缘化的程度加深。棚户区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必须要实现的民生工程,但是基于其存在的特点,改造同样还需要面对交通不便、整体规划缺失、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等多项问题。政府对于棚户区改造问题重视度不断提高,先后出台了各项政策推动棚户区的改造。就棚户区改造现状来看,居民自身并没有能力自主改善,存在较大的失业率,且收入水平偏低,再加上现在城市商品房价格不断升高,棚户区居民自主改善居住条件无疑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并且棚户区土地多数不具备当期商业开发价值,拆迁成本远远超过土地自身价值,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同时,棚户区改造建设时间长,相对应的贷款期限也比较长,期限与风险、收益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直接限制了商业性金融的支持,只有通过政府主导,才可以带动市场主动进行棚户区改造,但是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依然非常大。

二、棚户区的形成及改造问题

(一)棚户区的形成

棚户区是指城市中构造简单,抗震性弱、防火性差、雨期易潮;空间狭小、空间划分不合理、水电线路暴露;周围环境条件差,生活格局分类混乱的居住地。我国棚户区的形成大体有以下几点原因:

(1)在改革开放之前的阶段,受国情影响,居民住房资金投入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低,而有建房意识之前存留的大部分房屋都没有废弃,继续成为许多低收入者的容身之处。

(2)随着近年来城市机遇增多,大量劳动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居住面积逐渐紧缺,因租房愈加困难而对住房要求一降再降;在这种大体情况下,部分城市居民见利起意,在自身老式低矮房屋上加层,或者推掉重建,再者钻城乡结合部管理松散的空子,搭建茅舍窝棚供自身居住或者出租,这样一来,这些快餐式建筑物慢慢积累,逐渐形成了棚户区,成为我国社会工业化进程中的又一特色景象。

(3)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飞速发展,城镇面积迅速扩大并吞噬周边的农村,部分农业用地虽然在名义上变更为城镇用地,但其基础生活设施却没有改变。

(二)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

(1)缺乏城市结构功能长远考虑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棚户区改造主要由政府部门把控,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很少参与其中。原有街道和邻里关系将会打破,如何在打破之后还能重构新生,找回原有的历史痕迹和邻里关系,如何处理好城市结构功能长期规划与棚户区改造之间的要求冲突,力争在一次的改造中完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是现阶段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棚户区居民生活就业安置困难大。棚户区改造全面展开,导致了该处居民居无定所,也由此产生大量闲置人员。如何安置这些居民成为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与那些掌握具体技术并拥有较高素质能够在城市好好生活的下岗工人和单位分流人员相比,这些居民很大一部分从事体力劳动,岗位适应能力较差,若是贸然安置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的生活来源就相当于被切断,而安排就业又比较困难,这可能导致这些人员走上违法的道路。

(3)居民生活安置不到位。像上文所言,棚户区改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拆迁问题,改造后棚户区居民的就业问题、邻里亲睦与否、生活适应程度等都是改造的一部分。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一个普遍没有完善解决的问题就是城区居民的安置工作力度不够。大部分棚户区居民几世同堂都生活于此,自长辈传承来的生活习惯和邻里相处方式和现代城市不一样,他们也不想改变,这是一个很难但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棚户区改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问题

棚户区大多位于城乡结合地区或者城市中逼仄的小地方,土地再建设难度大,地势不平坦,开发成本高,经济价值低,商业用途基本为零,而且,棚户区企业和居民经济能力底下,难以承担改造时自身的各项开支,遑论投资棚户区改造。

(二)就业问题

棚户区改造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住面积紧张的问题,但更为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居民就业问题,这也是为达到我国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期望。很多棚户区居民长期蜗居在棚户区内,基本上与世隔绝,交往面狭窄,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较差。他们大多数没有能够找到工作的技术,受教育水平低,只能从事体力劳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以后的就业困难。

(三)生活开支和基础设施问题

尽管政府在改造成本中准备大量资金为棚户区改造地区完善供水、供电、供热的配套建设,但这对于问题的解决意义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程度。棚户区居民的确完成了迁移,但迁移后的居民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甚至难以支付陡然提高的生活成本,再加之国家相关政策有所欠缺,许多居民宁愿为了补贴金放弃新房,去另一个或者再聚集产生一个棚户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那棚户区改造就成了一个吃力不讨好的项目,甚至可以说是浪费国家钱财。在某种意义上,现有的棚户区被清除掉,但墨守成规的居民只认同以往的生活方式,简单的迁移不仅没用,还会加大城市人口的贫富差异。

(四)社区重构问题

棚户区改造,旧的邻里关系被破坏,无形中也破坏了原有的由居民自身形成的社区安保体系。传统的居住人情和规矩骤然失效,而新的居从,导致社区文化式微。另外,居民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大部分拆迁居民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形式单一,可能导致格局不高、生活要求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的性格,这样消极的处世态度让社区文化重构举步维艰,居民也很难在心理上对新社区产生归属感。

四、棚户区改造方式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棚户区改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再生,城市再生中的棚户区改造必须注意物质与人文因素的相结合。现阶段,大部分的棚户区改造都只是简单的人员调动,常见的是在城乡结合地区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默许甚至有鼓励倾向的包容棚户区居民的大规模迁移。这种改造方式看似快捷,但如前文所言,贪图一时轻松,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无穷无尽的。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改造工作,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尽量创造工作岗位,带动居民就业。在棚户区居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专业技术、存款较少的情况下,指望居民自谋职业解决就业问题是不可能的,政府帮扶是必不可少的。棚户区的社区组织结构尽管可能不是特别适应现代社会,但仍然是长期历史积累沉淀而产生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居民的“家”的意识依托,有一种无形的凝聚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区域不断扩大,为了增强旧城区的发展活力,必须对旧城区内的棚户区进行改造。棚户区改造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形成主管部门主导,由专业人员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在棚户区改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如坤.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N].北海日报,2018-12-21(007)

[2]梁小江.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的路径思考[N].贵州日报,2018-07-31(012)

[3]董洁,赵琰,康丽华,杨炀.棚户区改造项目中交往空间的适老性改造研究[J].河北企业,2018(03)

[4]姜本强.三精准三提高助力棚户区改造[J].江苏农村经济,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