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生态城市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生态城市建设

杜驰

杜驰(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建立平衡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许多研究工作者深入研究的方向。循环经济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它的出现为经济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的相互平衡带来的可能。本文首先说明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城市概念内涵,然后分析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最后详细阐述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规划

一、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城市概念内涵生态城市建设的三大基础架构是安全生态、循环经济、和谐社会,其中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工业化以来传统的资源浪费模式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转变提供了战略性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城市可以概括为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推进城市建设,通过城市企业—产业—区域—社会四个层面循环,以及城市各子系统及其内部的物质循环利用,将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化,有效提高城市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二、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一)自然资源的稀缺性随着各项科学技术地不断创新,人们极大拓展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广度,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但是,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使得在生态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正视资源使用的持续性。循环经济正是在“3R”原则下,为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另外,它还在一定层次上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提升了环境质量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高效性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经济发展的数量和速度,更注重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经济质量。因此,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高效的经济增长模式。生态城市不再将发展的速度单纯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将经济发展的重心偏向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城市各要素间是否科学、合理,以期从全局出发,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循环经济追求资源的循环利用,立足于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改变了传统低水平生产方式,恰好适应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

(三)循环经济理论实践的转化要求为保证循环经济理论更好地在生态城市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应对该理论实施提出如下实施要求:

1、提升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如果不加以改善,生态环境将更加恶化,由于对环境问题认识不足,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问题。因此,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思路,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尽可能地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走可持续化发展路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确立和完善绿色消费制度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时尚、健康的消费方式,直接反映了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程度。传统消费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单纯地建立以人的需求为中心,满目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性消费等消费意识,无视消费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绿色消费则是在现有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降低人类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消费模式。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企业、大众的积极参与,而且还需要政府的正向引导,倡导绿色消费,建立完善的绿色采购制度,在整个社会形成绿色消费的消费模式。

三、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

(一)建设生态城市,规划要先行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的依据。要通过规划对城市及毗邻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环境的综合调查,全面分析生态环境和生态问压,综合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从而制定相应的规划体系。运用生态设计手段对城市的生态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论证资源、环境与生产、消费之间的均衡点,以化解人口增长、生产发展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

(二)发展生态农业、工业、旅游业以及环保产业

1、大力推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生态畜牧业、生态种植业,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降低白色污染程度,构建良性的大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2、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工业发展应该坚持低环境破坏、低资源消耗,减少重复性建设。

对于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立足于产业结构发展方向,采取关闭、停业、并购等一系列措施。新兴的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应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并实行集中布点,使其处于远离城区的下风位置,以减少工业企业污染物向城市的排放量。

3、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生态旅游业最基本的条件是维护本地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旅游业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低利用的现状。

4、推进环保产业发展政府应从宏观层面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并合理立法,制定完善的财政税收政策,引导及提高社会各部分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对于个人,政策应增加个人污染的处罚力度,强化个人污染的约束性;对企业而言,政策可从企业税收、水电、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正向强化企业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另外,还需提高城市建设者的环保意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以及处理深度。

(三)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强化形成绿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不但涵盖生产过程,而且与人们生活消费过程有紧密联系。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从法律层面建立有关法令、法规,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第二,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力度,使人们从道德上意识环境资源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建立长远的消费激励机制,保证生态城市建设顺利开展。

(四)土地集约利用土地的集约利用和以公交为导向的城市布局。以土地集约利用为原则,城市运转高效便捷为目标。在交通畅通、信息传递便捷、物资供应完善和服务系统建设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城市整体空间布局结构紧凑、社区和城镇功能完善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重点建设领域包括生态型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设施等方面。

结语综上,循环经济理论是生态城市的补充,生态城市是循环经济理论应用的主要阵地。尽管生态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循环经济理论极大地补充了生态城市的内涵,为后续建设发挥了很大地指导作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的最终成效取决于全社会各层次的共同努力,这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参考文献[1]郭大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体系[J].青春岁月.2014(07)[2]崔诣晨.生态伦理城市建设的生态价值观教育[J].商业时代.2013(36)[3]姜庆.关于建设生态城市的SWOT分析[J].经济师.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