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邹晓芬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118200)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286例骨科卧床病人,给予心理,饮食,疼痛护理,采用基本预防,机械和药物预防等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286例病人中有2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7~10天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卧床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必须格外重视护理工作,采取综合的预防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科;卧床;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45(2016)-08-033-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卧床病人极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死亡,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大,治愈困难。如何预防和减少骨科卧床病人DVT的发生,已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86例,均选自我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骨科卧床病人,其中石膏固定术66例,骨牵引41例,手术179例。男168例,女118例,年龄15~83岁,平均56岁;随访3个个月~2年。其中有2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7~10天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

2.骨科卧床病人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

2.1静脉回流缓慢:久病卧床,术中、术后以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及久坐不动等,此时,因静脉血流缓慢,在瓣窦内形成涡流,不仅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并使血小板在血流中轴流动(轴流)移向接近内流(边流)促成血栓形成。

2.2静脉壁损伤:静脉壁损伤时,内膜下层及胶原裸露,可激活血小板释放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凝集,粘附,形成血栓。骨科手术中的机械操作,如拉钩使用不当等极易造成静脉壁挫伤,从而使血小板粘附,出现纤维蛋白沉淀及血栓形成。

2.3血栓高凝状态:血液组成成分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手术及创伤刺激可使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强;手术造成的失血,脱水等致血液浓缩;另外病人本身常并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

3.预防、护理体会

3.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DVT在卧床早期即可出现,但多数进展缓慢。70%的病人主诉下肢胀痛,少数病人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一旦发现病人有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坠重感,局部疼痛,皮温升高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应注意观察病人双下肢疼痛部位,肿胀程度,有无色泽改变及浅静脉怒张;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肌肉有无压痛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相对应不同平面的周径,相差0.5厘米以上时,及时通知主治医师。

3.2常见护理

3.2.1基本预防:骨科卧床病人自卧床之日起即开始有计划的进行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促进静脉回流;太高患肢,鼓励病人尽早开始足趾的主动及被动活动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多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逐渐增加肢体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力锻炼;鼓励病人戒烟,避免尼古丁等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和增加血液粘稠度。

3.2.2饮食护理: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每日大于2000毫升,以利于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改变血液粘稠度。

3.2.3机械预防:主要是弹力袜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要注意不能在袜的近心端有弹力圈,以免近端压力太大,反而影响静脉回流,同时注意观察弹力袜的松紧度。

3.3术前护理

3.3.1心里护理:心理护理在骨科手术病人手术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诱发其它疾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心理状态;多数病人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护士要耐心予以解释和心理疏导;可以介绍同病种术后成功的病例与病人见面,以消除其思想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

3.3.2术前宣教:向病人详细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反复讲解并示范各种功能锻练的方法及重点,直至病人掌握;并向病人家属讲解各种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并通过其鼓励病人,减轻焦虑与恐惧不安。

3.3.3术前准备:除常规检查外,着重查凝血四项,血交错,做好输血准备,术区清洁备皮,保持备皮区域皮肤完整。

3.4术后护理

3.4.1术后卧位:抬高患肢,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厘米,避免腘窝处受压,不要在腘窝和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深静脉回流,保证足背处于下肢最高点。

3.4.2疼痛的护理:术后疼痛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减轻病人的疼痛,有助于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从而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采用聊天,看报,听音乐等方法分散病人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剂或使用镇痛泵。

3.4.3药物预防:我科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腹壁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7~14天,注射部位在腹壁外侧,左右交替。注射时病人取仰卧位,操作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腹壁皮肤,用1毫升注射器。注射过程中,注射部位皮肤始终捏起,维持皮肤皱褶存在,直至注射完毕。同时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出现倾向。

3.5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病人的护理

3.5.1卧床休息: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厘米的同时,膝关节微屈15度[1],严禁按摩患侧肢体,避免血栓脱落,对休克者应取休克卧位,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后鼓励病人逐渐下床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

3.5.2警惕发生肺栓塞: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护理时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咳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外,还应及时通知医生。

3.5.3用药观察与护理:使用尿激酶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严格无菌操作,用药计量必须准确,使用过程中现配先用,以免效价降低;

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地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2];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和全身出血倾向。

3.5.4饮食及生活指导: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护士应协助病人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

3.5.5出院指导: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3~6个月,做好弹力袜保养,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量活动,不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坐,以防复发;禁烟;告知病人持续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但过量可增加皮下出血,脑出血等危险。嘱其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4.讨论

DVT是骨科病人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因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所致。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较好,如延误治疗时机可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可以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近年来,我科在护理中对这286例DVT高危患者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效果明显。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预防护理效果,应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

[2]吴洪波:下肢静脉滤过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病人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