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延续性照护对降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失禁程度的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观察延续性照护对降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失禁程度的干预效果

代晓晓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前列腺癌就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早期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可有压迫症状和转移症状。目的探讨延续性照护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及宣教,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延续性照护。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尿失禁情况。采用1h尿垫试验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漏尿量。结果护理后,两组ICI-QSF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漏尿量少于护理前,观察组漏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性照护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失禁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前列腺癌;延续性;术后尿失禁;干预效果;严重程度;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和检测手段的普及,前列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随着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患者对医疗信息、疾病管理、心理支持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多。延续性照护能使患者在不同地点得到协调、连续的护理服务,采用延续性照护使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保证医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对降低复发率、再入院率、生存质量及医疗成本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对延续性照护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延续性照护服务主要侧重于家庭随访、电话随访等方式。本研究探讨延续性照护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心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60例患者。纳入标准:能正常使用手机程序;无意识障碍;自觉配合随访。排除标准:有精神意识障碍者;不能完成本研究中的随访操作者;依从性差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年龄为41~78岁,平均(60.2±8.8)岁。观察组年龄为40~76岁,平均(59.1±9.0)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住院期间及出院时给予患者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具体如下。①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制定饮食计划,摄入足够的营养和热量,坚持低脂饮食,多摄入绿色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粮,少吃精面、精米,不吃烟熏火烤及腌制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非饱和脂肪酸的干果。保持大便通畅,每天至少1次排便,便秘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②选择适合自身情况且能长期坚持的运动,如慢跑、散步等。③每天坚持做盆底肌训练,即缩肛运动,同时上提盆底肌肉,吸气时收缩肛门、会阴及腹部肌肉10s,呼气时放松10s,每次10组,3次/d,可采用站立位、坐位或平卧位。④保持创面清洁。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电话随访、微信建群及好大夫APP答疑等进行院外随访照护。帮助患者申请注册微信号,下载登录好大夫APP,对所有患者进行统一培训和分阶段随访,具体如下。①第1阶段(出院后2周)。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和心理状况,及时解决疑问,向患者灌输建立良好生活方式的理念,强化患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强调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患者本阶段的康复措施提出要求和指导,帮助其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及焦虑,增强其对抗疾病的信心。在好大夫APP上推送术后盆底肌训练、术后注意事项及疾病相关知识等视频,指导患者查阅。利用手机微信推送前列腺癌术后相关知识并及时解答患者提问。②第2阶段(出院后第3~4周)。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及时跟进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向患者强调盆底肌肉训练可有效预防和缓解尿失禁,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利用微信向患者强化前列腺癌术后相关健康知识,及时发现患者情绪变化。针对部分老年患者,要增加沟通时间,使其认识到负性情绪的危害,指导其学会自我减压,保证充足的睡眠。③第3阶段(出院后第5~8周)。每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纠正患者不正确的做法,鼓励其与家属、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多参加社交活动,及时疏解不良情绪。提醒患者查阅好大夫APP上推送的疾病相关知识,解答患者提问,督促其坚持盆底肌训练。④第4阶段(出院后第8~12周)。每3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重点关注患者家属情况,做好家属思想工作,使家属理解患者的痛苦,尽力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精神和经济支持。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和喜好鼓励其多进行交流活动,缓解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目标,肯定自我价值。了解患者盆底肌锻炼情况并及时进行指导。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价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尿失禁情况,总分为21分,分值与尿失禁程度成正比。②采用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1h尿垫试验判断漏尿量。无漏尿为试验阴性,漏尿量<2mL为轻度尿失禁,漏尿量2~10mL为中度尿失禁,漏尿量>10mL为重度尿失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内护理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ICI-QSF评分、漏尿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ICI-QSF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漏尿量少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漏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多数前列腺癌患者认为院外门诊随访不能满足其对医疗信息、健康知识、心理需要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亟需建立一个长期的保健监测、康复指导及医疗知识科普的护理支持服务。

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的院外随访方式最初以家庭访视、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为主,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推广难度较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等远程随访及手机APP被应用于延续性照护中,效果较显著。以护士为主导的电话随访可以为患者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支持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漏尿量少于对照组。快速发展的移动通讯技术为开展延续护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获取医疗教育信息和服务,随时随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大大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采用电话、微信及手机等方式开展延续性护理,为患者提供院外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督促其按时进行盆底肌训练,及时帮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疏解其不良情绪,最大程度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综上所述,延续性照护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失禁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张小琼,张轶庠,魏育英.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