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道路施工技术分析

张敦学

身份证:32011119691201XXXX

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已经越来越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我国商品流通和物品的重要通道,更是促进我国经济繁荣,提高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但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交通的发展,而道路的施工质量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如何提高道路的施工质量,关键在于技术的控制。

关键词:道路;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在城市某道路线路全长690m,道路路基宽度为15.5m,道路的断面形式为二块板断面型式,土路肩2.5m,硬路肩0.5m,机动车道、双向四车道14m,路中14m机动车道路面为水泥砼路面。行车道路是横坡2%,路肩横坡为3%,向路两侧排水,设路缘石和硬路肩,全路段设两个平曲线、一个竖曲线,路面坡度为0.856%和0.979%,路堤边坡采用1∶1.5,路堑采用1∶1,工程路段的地质主要为砂粘土。本文就该道路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施工准备

1.1施工测量和放样工程开工前按图纸及有关规定进行线路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及控制桩的核对和增设,并对线路横断面进行测量与绘制。其测量结果应记录并形成资料。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桩上标明记号与路中心填挖高。

1.2修筑施工便道施工便道本着少占耕地的原则,尽量利用既有道路。

2基底处理

(1)路堤施工的基底,按基底的土壤性质、基底地面所处的自然状态,同时结合设计对基底的稳定性要求和路堤填筑高度等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措施处理。

(2)填筑前,按规定对基底范围内的地表杂土,树根等进行清除,用推土机推除耕植土到指定地点以备复耕,按规定对基底整平压实。

(3)对不同高度路堤根据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基底处理施工。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向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应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且不小于1m,台阶顶做成2%~4%的内倾斜坡。

(4)半堤半挖和陡坡路堤,或基底有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采取拦截引排措施,将地表水引排至基底范围以外,并根据设计要求采取防渗加固措施。加宽旧路堤时,应沿旧路堤边坡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所有填料宜与旧路堤相同或选用渗水性较好的材料。

3压实工艺试验路堤填方施工前28天,先根据填料及压实机具不同选择不小于100m(全幅路基)长度的路堤段进行碾压工艺试验,据此选定最佳工艺参数,包括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填料的松铺厚度,以及压实机型,行进速度、压实遍数等。

4路堤填筑采用分区段、分流程施工,将作业面分为卸料区、摊铺区、碾压区和检测区,做到界限分明,以便于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平整度、含水量,控制碾压范围和碾压遍数,防止漏压,最后便于正确检测密实度。整个路堤施工做到区段合理,流程清晰,保证填方地段施工质量、密实度符合规范要求。填筑中先用推土机摊铺,人工找平,再压路机碾压,机械不能及的边角、涵洞及台后,用人工配合摊铺、小型机械碾压。4.1土路堤施工开工前根据路堤高度与工艺参数按路基横断面全宽度纵向分层,计算分层层数,并绘出分层施工图,填土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厚度不应小于10cm,填筑时每侧应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30cm,保证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严禁两种及以上填料混填,当地形起伏,高低不平时,则由低处分层填筑,由两边向中心填筑。作业区段交界处,若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筑的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预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3m。4.2石方路堤施工填石路堤,应将石块逐层水平填筑,分层厚度不大于50cm,石块最大粒径不大于压实厚度的2/3。大面向下,紧密靠拢,所有缝隙填以小石块或石屑,在路床顶面以下50cm范围内铺填有适当级配的砂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填石路堤应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洒水压实,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石屑填缝,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石块紧密,表面平整为止。4.3零填挖路基零填挖路基顶面以下0~300mm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小于95%,特殊路基上层进行换填或翻拌晾晒,换填应分层进行,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5路基修整填筑至标高后,进行平整和测量。恢复中线,水平测量,施放路肩边桩,修筑路拱,并用光轮压路机碾压一遍。修整的路基表层厚1.50mm内,不应留有尺寸大于100mm的石块。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路基两侧超填的余土清除场外。

6路面结构施工土路基开挖或回填至路基面标高,利用压路机碾压数遍,路基压实度为93%。6%水泥石屑稳定层在土路基完成后分层进行铺筑,稳定层采用机拌。

6.1稳定层拌和由实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开工前14天以前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在现场施工外设搅拌站,拌和料使用机械进行搅拌。拌和料搅拌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水泥、砂石、水等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要求:拌好后由运输车运到施工段摊铺。水泥、砂、石、水按设计配合比规定用量采用自动计量进行计量,确保拌和料达到最佳含水量。

6.2稳定层摊铺对路基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进行水泥石屑稳定层的摊铺。摊铺时气温在80℃以上和非雨天才能进行施工。施工前根据稳定层的设计厚度用边桩拉横断面线,机动车道稳定层分层摊铺,每层摊铺的虚厚度15cm~20cm摊铺主要采用装载车进行,人工配合找平及成拱。

6.3碾压混合料摊铺、整平后,立即使用压路机进行压实。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慢后快”的原则,并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即先用8t压路机对路基进行稳压,稳压次数2遍,再用12t的压路机碾压6~8遍,碾压速度先慢后快,头两遍的碾压速度为1.5~1.7km/h,后6~8遍为2~2.5km/h。相邻碾压的轮迹每次重叠的宽度为1/2后轮宽。

6.4接缝水泥稳定土施工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处理好接缝。接缝一定要垂直对接,不能斜接,否则,接缝处就会成为一条薄弱带,影响道路使用质量。

6.5养生路面结构施工碾压完毕,应立即用不透水薄膜、湿砂、草席或其他材料进行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天,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表面潮湿,不可时干时湿,以避免产生干缩裂缝。

结束语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我们工作人员必须要提高质量及技术,降低工程造价,以合理的施工工艺,创造最理想的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及工程技术人员的追求目标,只有在工作实现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自我,才能为城市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职责。

参考文献

[1]王春生.道路施工测量探析[J].福建建筑,2000(01):71-72.

[2]王文财.浅论水泥混凝土道路的施工与养护[J].南钢科技与管理,2006(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