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树种植及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 1

落叶松树种植及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张立国龚志鹏

大海林林业局

生存能力较强是落叶松的明显优势,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医药以及食品价值,在我国落叶松的种植范围相当广。落叶松的生存能力较强,通过各种全新的种植技术以及方式对落叶松进行合理栽植,是保障落叶松正常生长目标的重要前提。在落叶松生长过程中不能忽视落叶松病虫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须结合实际对其进行科学治理。保障落叶松后续正常生长,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一、落叶松树种植技术

1.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

让落叶松具有良好的环境是保证落叶松能够正常生长的第1步。通常情况下,会将苗地选择在一个地势相对平坦、有较为充足的水源以及肥沃土壤的区域。在每年的9月份左右将苗地进行秋翻,不需要进行耙土,直接等冬天过就行。等春天土壤解冻之后再进行耙地。

2.种子处理要点

在处理落叶松种子时会利用多种方法,一般是通过混雪埋藏的方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做种子进行处理后,其生长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在生长过程中实现对更多恶劣因素的有效抵抗。落叶松种子播种一个星期后即可出土,两个星期左右就能满足全部长芽的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以下要点,首先是利用清水漂洗种子。彻底去除空壳种子以及杂质。然后利用化学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严格控制在两小时。浸泡完成后清洗种子进行二次浸泡。此次浸泡时间有所延长,需要浸泡24小时。消毒完成的种子需要用温水对其进行浸泡,浸泡的同时需要搅拌,直至水温降至20°C后,将种子放置室内。保持通风干燥、向阳。将草席覆盖在种子上,一段时间之后种子就会出现萌动现象。出现裂口后即可进行播种处理。

3.播种

通常在4月份底,地面温度在10℃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播种,播种经过大概2个星期就可以。播种的具体数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发芽率高的时候播种量就相对较低,发芽率低就应当适当增大播种量。通常情况下采用散播和条播2种方式来进行播种,播种之前要注意苗床的水量是否充足,等播种完毕之后再往土壤上面盖1层细沙、土、草碳的混合物,等苗出之后立即喷波尔多液,以防苗种出现病害。

4.出圃

当落叶松容器中的苗长到大概20-30cm时,就可以进行起苗。在进行起苗的过程中要注意苗在容器内的结构完整、还要保证容器不会破碎,等苗经过检验、检疫均合格之后才可以出圃。

二、落叶松树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

1.幼苗病害防治技术

落叶松常见的幼苗病害为立枯病,通常发生在幼苗刚出土的阶段,主要发生时间在每年的5-6月份。这种病具有较强的持续时间。具体的表现症状为幼苗根茎部出现腐烂,幼苗出现枯萎。防治的具体方法有:在树苗刚出土的时候,不管是否出现幼苗病害,往幼苗处喷洒一定量的波尔多液,等1个星期左右再进行第2次喷洒,喷洒的过程要重复4-5次。波尔多液的浓度通常情况下要为1%-2%。在进行喷药的过程中要遵循浓度从低到高的原则。波尔多液在配制出来之后要马上使用,不能保存太长的时间。在下雨的情况不能进行喷洒,以防药液被稀释后无法达到药液本身的效果。

2.幼苗虫害防治技术

落叶松幼苗虫害主要有蛴螬与蝼蛄2种虫类造成。对这2种病虫进行防治的具体措施有:为了防治蛴螬,通常会在落叶松苗床还未翻地之前将6%的六六六粉溶液与沙子进行搅拌,搅拌完之后将其洒在苗床上,洒的过程中要尽量均匀。在进行翻地的过程中也需要将其拌入土壤之中。拌入土壤的药量通常在7.5-15kg,一定不能超过这个重量,而且使用的时间也不可连续几年使用,以防出现残留药量对土壤产生影响的现象。

蝼蛄危害通常有2种防治方法:通过将有毒的诱饵在傍晚的时候放置在蝼蛄的洞口,一旦蝼蛄将毒饵吞食就会中毒,无法再次回到洞中。等到第2天工作人员可以将这些洞外的蝼蛄捕抓起来进行焚烧;在蝼蛄回洞口的路途挖一些小坑,坑的周围必须得挖的平滑,垂直。坑里面铺上马粪和青草吸引蝼蛄进入坑中,一旦蝼蛄被引入到洞内就无法再出来,等到第2天一早就可以将坑中的蝼蛄进行捕杀,捕杀的时候通常会使用百日虫和敌敌畏2种杀虫剂来进行捕杀,捕杀效果较为出众。

结语:保障落叶松正常生长是落叶松种植以及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落叶松在生长良好的同时,可将更高的价值提供给人们。相关工作者需要认识到落叶松种植阶段以及病虫害防护工作的重要性,给予其应有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投入与管理力度,逐步满足落叶松良好生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鲍继明.落叶松树种植及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7,34(14):94.

[2]梁亚森.落叶松树种植及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