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3

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

付志娟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雅安四川625000)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对涉外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涉外护理人才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针对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助力教学,培养合格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

关键词: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背景

世界交流合作的深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为相关地区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医院的涌入,欧美发达国家老龄化严重,而本土护理人员急缺等问题为护理专业毕业生涉外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也对涉外护理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练掌握护理专业英语和业务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护士从业的基本标准和必备素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强调“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进行英语课程的再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以能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规范、特色不突出等诸多的问题。因此,如何针对社会实际需求,提高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和国际化服务水平成为我国专业外语教学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不完善

由于涉外护理专业起步晚、发展快,国内各大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还不十分完善,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存在偏差,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很多学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将英语课程按照通识课程来开设,课程体系照搬护理专业课程,只在其基础上增加英语课程,即“护理+英语”模式,没有从根本上与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接,没有体现专业特色;课程设置所涉及的相应的学分,课程开设的时间段以及相应的周课时数;课程标准中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要求是否与专业融合,以及检验教学效果相应的途径、方式是否有效等方面都存在相应的问题。

2.教学内容和手段单一

教学内容方面:很多学校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混淆了EGP和ESP的界限,使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没有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展开教学,更没有针对学生涉外的市场导向来进行教学和实践;教材的使用也没有彰显专业的特色,很多学校都仍然使用和其他专业公用的通识教材,如在四川省部分高职院校选用的《新版新编实用英语》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调过级,强调证书的获得,从而缺乏了对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方面:教学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使传统的教学手段更显苍白,仅仅借助教材和PPT等多媒体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无法拓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手段方面的单一都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生源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构成较为复杂,以四川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录取方式较为多样化,可以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单独招生、9+3或者对口高职进入相同的学校、相同的专业和相同的班级。因此,就出现在同一个教学班,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且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去甚远的情况,这样的学情造成了教学的诸多困境,英语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个体差异的需求,教学任务实施困难,教学目标达成困难,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大部分学生即使经过学习仍然不能熟练掌握护理职业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差,无法在职业情境进行自如的沟通交流。

4.评价方式不匹配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常包括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而恰当的评价方式可以起到诊断、激励、调节的作用,能够有助于检测教与学的效果,从而反过来指导教学的改进和调整。目前,很多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没有自己独立的评价体系,仍然采用与其他专业英语公共课相似的方式,通常以闭卷笔试形式进行,题型采用常见的中英文互译、专业术语的掌握、阅读理解、段落翻译和作文等方面,这种单一和固定的评价方式与实际的教学需要和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不能很好的匹配,无法真实的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且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5.师资队伍匮乏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能够熟练运用职业英语来表述护理专业知识、护理专业词汇解析、医患沟通等。而目前高职院校涉外护理的教学中却存在师资匮乏,缺乏双语护理专业型教师的情况,师资队伍的构成结构不合理:要么是单纯的英语专业教师或者是医科大学护理专业背景的护理教师。这种单一的队伍结构造成的情况是:英语专业教师对护理专业知识不熟悉,护理教师不熟悉职业英语,无法用英语准确地为学生诠释专业知识或解释、演示护理操作程序。

二、教学策略探讨

1.优化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以社会发展需求、学生个性发展为准针的,优化的课程体系将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格品质的塑造,有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要与就业需要挂钩;要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要兼顾就业需要和学生继续学习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因此,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与建设上突出专业的涉外方向性,强化英语教学。涉外护理英语应该是“英语+护理专业”的实用性综合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操作能力,获得运用英语解决医院护理方面问题的能力,不能再将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公共教学内容混为一谈,也不能将英语与护理专业知识对立,应由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向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进行有效的转换。另一方面,理论的学习要与有效的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实践课,如到涉外医疗单位见习或者实习,从而增加与外宾进行面对面的口语交流;同时,可以开设由外籍教师主讲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或者护理英语口语课程,将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有效融合。

教学内容多元化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无法体现跨专业的融合。为突出涉外护理特色,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应选择涵盖较全面、理论最前沿、知识较丰富的教材,这些教材应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既包括评估、诊断、计划、执行及评价等护理程序的内容,又囊括健康评估、社区护理、术后护理、高龄老人护理、中医护理、康复护理、精神卫生护理、急救护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并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所需,强化对学生听、说两项基本能力的训练,增加专业英语课程,包含专业医学词汇和使用的教学;同时,教学资料方面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教材,更应该借助现有的各种海量的教学资源,如:网络共享课程、SPOCC,慕课,微课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情综合各种资源,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特色化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教学。将ESP英语运用到护理操作技能训练中,将课堂搬到模拟仿真诊室,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EPS的教学中;以岗位为导向,按照不同的岗位需求和职责来细化具体的情境交流任务,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不同的学习方式选择和自己契合度更高的内容进行学习。

3.教学手段多样化

局限于一人、一书、一课堂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教师自身的理念、教学设备的制约等因素都在交叉影响着教学的有效实施。在教学信息化背景下,在“互联网+”时代,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的助力教学,使教学实施更加富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将有限的课堂与无限的课外进行无缝连接,实现线上线下的交互学习。而通过采用一些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如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有效的知识体验、感知实践,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知识的习得。课堂教学通过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手段,学生在相应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交际过程的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和小组讨论中,在案例处理的思考中,在项目实施的协同合作中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以及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交流意识的形成。

4.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方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呈现其开放性、交互性、多样性和科学性。在评价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线性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应强调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及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进行有机地结合,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网络评价以及其他的多维评价综合的评价模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将实时性的评价与延时的评价进行结合,将固态的评价与流动的评价方式结合,通过使用一些专业的现代化的测评软件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测,实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借助客观的学习数据来分析实际的教与学的完成度,从而反观教学,对教学内容、方式等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调整,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发展。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职教20条和双高计划都强调:高水平的高职院校要有与学校发展相契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作为核心力量。建设双师型ESP涉外护理师资队伍是提高涉外护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障,而师资队伍应该由哪些人员构成,该如何进行师资的培训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个合格的护理ESP教师应具有丰富的英语技能和基本的护理专业知识。现有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主要包括内培和外送两种方式,内培主要采取的对护理专业教师进行护理职业英语的强化训练,对英语教师进行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或者通过邀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或者组建涉外护理双语教学团队,进行相互授课、交叉学习;同时也可以开展由英语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共同负责的课程学习,以此搭建不同学科间教师的深入交流。而外送主要是通过选派优秀教师进行综合深造,如到相应的上一级单位进行相关的课程学习、强化培训、学术交流、出国进修等,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结语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带一路的深入,各国人才交流的流动性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我们高职院校的涉外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以能力为导向,与未来职业紧密结合,培养符合国际规范的、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能运用扎实的基本护理和专科护理技能进行规范操作的涉外护理人才,是我国今后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今后教学的主导方向。

参考文献:

[1]彭薇.ESP教学理念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55-58.

[2]余丽霞.ESP视角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180-182.

[3]吴艳霞,刘江华.基于“护理英语语料库”的“涉外护理工作平台”的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77-78.

[4]刘瑛,许丹凌,李晓微.ESP教学理念下医患沟通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1):87-89.

[5]陈嘉.ESP教学理念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341-342.

[6]谭冠文,袁婕,田平.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态势分析[J].当代护士,2018(3):

注: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课题《涉外护理高职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川教函[2016]17SB0613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付志娟,女,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理论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