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

赵彩佐1董建花2

赵彩佐1董建花2

(1云南省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保山678000)

(2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目的:总结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58例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改善气道湿化;促进排痰等临床护理经验总结了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过程。结果:2007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因各种原因行机械通气患者58例中通过气道管理后,其中发生肺部感染5例,气道损伤1例,两者都有2例。结论:有效的气道护理,提高了排痰效果,保持呼吸管道通畅,保证了有效通气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力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机械通气气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271-01

【Abstract】Objectivesumuptheairwaynursingexperienceofmechanicalventilation.Method:Throughmakingtracheacannulato58mechanicalventilationpatients,toimproveairwayhumidificationandtopromoteclinicalcareexperience,suchassputumexcretion.Finally,tosumuptheairwaynursingprocessofmechanicalventilation.Result:FromJanuary2007toJanuary2008,58mechanicalventilationpatientsthatbecauseofdifferentreasonstreatedbyairwaymanagement.Itincludespulmonaryinfection5casesandairwaydamage1case,bothofthemare2cases.Conclusion:effectivelyairwaynursing,enhancingtheeffectofsputumexcretion,keepingrespiratorytractunobstructed,ensuringeffectiveaeration,controllingtheforceofpulmonaryinfectionanddecreasingthehappenofcomplication.

【Keywords】mechanicalventilationairwaynursing

机械通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呼吸功能不全的积极有效措施,在抢救病人生命和治疗严重的呼吸衰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此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而气道护理不善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由此,做好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对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经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8年8月我院共收治因各种原因行机械通气患者58例,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52.3±12.4岁。各类中毒6例,脑外伤20例,脑出血30例,其他2例。

1.2方法行经口气管插管48—72小时后行气管切开10例,单纯气管插管48例,机械通气时间(12±2)天,呼吸机为德国生产的西门子MAQUETseyvoi。

2护理体会

2.1气管插管的护理首先选择适宜的导管和牙垫,固定好导管和牙垫,牙垫要比导管略粗,防止病人将导管咬扁。定时测量气管插管距离并做好记录,听诊双肺呼吸音情况,检查气管插管有无漏脱或插入过深致一侧支气管。为了防止气囊对气管粘膜长时间压迫引起粘膜坏死,每隔4h放气囊15-30mim,放气前吸净口鼻腔分泌物,防止进入下呼吸道。更换体位后仔细检查导管有无断开,扭曲,移位。

2.2气道的湿化

2.2.1湿化液的选择气道湿化的目的是维护呼吸道正常功能,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传统方法用生理盐水作湿化液,由于肺蒸发面大,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很快,盐水沉积在肺泡和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而加重呼吸困难。据文献报道用1.25%硫酸氢钠作气道湿化液,可使局部形成弱碱性环境,碱性具有皂化功能,使痰痂软化,粘痰变稀薄。我们先用此种湿化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2湿化瓶滴入量及间隔时间滴入量及间隔时间根据痰粘稠度而定,即能防止滴药间隔时间过长,痰液粘稠及排谈困难,又能防止滴药过量,超过气管、肺对水分的清除能力导致痰量生成过多,甚至出现肺水肿。常用量:浠痰2ml,间隔时间2-3小时;中度粘稠液,滴入2-4ml,每小时一次,重度粘稠液,滴入4-8ml,每小时一次。痰液稀释后即酌情减量,延长时间间隔。

2.2.3小雾量短时间间隔雾化超声雾化吸入可将药液变成直径5um以下的细微气雾,随病人吸气达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但较长时间雾化吸入可导致潴留分泌物增加,不利于氧合效应,使患者血氧分压下降,因此我们采用每隔2h雾化吸入10min,即能稀释患者痰液,又可防止氧血症。

2.3促进排痰

2.3.1体位选择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应根据病情适当抬高床头。每隔1-2h翻身拍背一次,用软垫维持体位,拍背时用掌面呈杯状自下而上,自边缘到中央,利用手腕力量扣拍肺部,使痰液松动,易于排出。

2.3.2吸痰⑴适时吸痰:吸痰对保持气道通畅、通气和控制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必要的刺激反而分泌物增加,损伤气管。应在病人有吸谈必要时再操作,通常根据①通气压力升高;②病人呼吸时对呼吸机有抵抗、咳嗽、听诊有痰鸣音;③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下降进行吸引。

⑵吸痰技巧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迅速,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要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长度30cm以上,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吸痰管一次一换。吸痰管插至最深处,上提1cm再开负压边旋转边吸引边退出,一次不能吸凈者先接呼吸机,待Pao2,Spo2回升后再吸引。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Spo2明显改变,均要立即停止吸引。

⑶吸痰的供氧吸痰前加大氧浓度,必要时给纯氧1-3min,使病人有一定的氧储备,不致吸痰时Pao2降低。吸痰时用一次性输液穿刺针剪去针头连接氧气插入气管导管内供氧,经Spo2监测效果好。

3结果

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共收治因各种原因行机械通气患者58例中通过上述气道管理后,其中发生肺部感染5例,气道损伤1例,两者都有2例。

4结论

气道管理后发生肺部感染和气道损伤明显低于气道管理前发生肺部感染和气道损伤。机械通气时气道管理不善,可导致痰痂形成,通气不足,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多种并发症,但采取了以上护理措施后,提高了排痰效果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力度,减轻了气道粘膜损伤和对血氧的影响,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