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

朱玉高

朱玉高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人民医院云南石林652200

【摘要…目的:探究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前列腺炎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BHP)之间的关联性,以为临床治疗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研究组)与同期治疗的50例单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对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prostatevolume)、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prostatespecificantigen,tPSA)浓度、PSA密度(PSAdensity,PSAD)、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prostatesymptom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oflife,QOL)、最大尿流率(maximumurinaryflowrate,Qmax)等指标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病程时间、前列腺体积、tPSA、PSAD、IPSS、QOL评分、Qmax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各项指标与单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具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该病症标准,同时,前列腺炎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病情及治疗难度,临床治疗需综合全面考虑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中图分类号…R69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075-01

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病症且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态势,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临床治疗难度。深入细致分析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特点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成为当前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我院通过比对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与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指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研究成果,既丰富了现有研究内容,又推动了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研究组)与同期治疗的50例单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年龄45岁至68岁,平均年龄(56.5±3.5)岁。排除标准:①伴有尿道、膀胱炎、肾盂肾炎或者泌尿系统结石者;②伴有神经源性膀胱等器质性排尿功能障碍者;③疑似患有前列腺结核、肿瘤或者嗜酸性肉芽肿者;④伴有精神障碍者;⑤伴有其他系统慢性或严重疾病者[1]。按照病症类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均对其采取相应诊断检查及评估,记录相应临床观察指标数据。采用意大利百胜EsaoteMyLabTwic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前列腺进行诊断检查并采用椭圆求积公式法计算患者前列腺体积,具体公式为:前列腺体积=0.52×(上下径cm×左右径cm×前后径cm)运用德国罗氏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对tPSA进行测定。Qmax指标由尿动力学室专业人员引导进行操作,IPSS、QOL评分则由医院专业人士进行测评。PSAD在患者造成6h~8h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测定[2]。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病程时间、前列腺体积、tPSA、PSAD、IPSS、QOL评分、Qmax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对情况详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对情况(x±s)

3讨论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病症,其发病率国内外研究成果中一般均在85%以上,且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相较于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其病程时间、前列腺体积、tPSA、PSAD、IPSS、QOL评分、Qmax指标差异较为显著,表明前列腺炎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病情,与该病症关联性较大,为了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以最终收获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者)病程时间(50.58±10.06)月、前列腺体积(65.58±40.12)cm3、tPSA(6.52±3.58)ng/ml、PSAD(0.155±0.035)ng/ml·cm3、IPSS(28.6±8.8)分、QOL评分(4.95±1.12)分、Qmax(6.10±5.69)ml/s与对照组(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3.55±12.51)月、(40.55±15.52)cm3、(4.20±1.50)ng/ml、(0.085±0.025)ng/ml·cm3、(15.9±6.4)分、(3.25±0.88)分、(9.88±8.05)ml/s相比较,差异显著,证明合并有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病情更加严重,而前列腺炎是导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发生异常病变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3]。国外学者如:MishraVC等人(2007)通过临床研究证实,374例行TURP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70%患者有过急性或者慢性前列腺炎病史。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前列腺炎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致病因素之一,在其发病及疾病进展中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作用,同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也促进了前列腺炎的发展,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关联性。该学者观点与本次研究论断不谋而合,证明了本论断的准确性及科学性。

关于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致病机制,本次研究认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合并前列腺炎后,浓缩前列腺液化学诱导作用显著增强,造成了患者体内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局部猬集。活化的淋巴细胞可释放炎症递质和生长因子(如PDGF、TGF-B、EGF、bFGF等),刺激病变细胞增生繁殖、减少其凋亡(如bcl-2的上调、MIC-1的下调等)[4]。因此,前列腺炎是导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指标异常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需综合全面考虑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黄寿付.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3.[2]周树军,马利民,李华镭,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临床分析[J].交通医学,2010,12(04):417-418.[3]田峰,秦洁,郭林森.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12(S2):196.[4]马其生.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3,12(1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