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管模式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关于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管模式的思考

刘润清

广东中誉科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目前环境保护工作重大转变的不断深入,环境监测任务也越来越繁重,现行的环境监测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环境监测要求。目前,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正在迅速发展,如果合理利用社会环境检测机构,逐步将环境检测市场化,这对对于环境监测将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中监管模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管;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设文明、美丽、生态的中国,因而对环境保护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是政府及人民了解环境质量的主要途径,目前,这项工作变得越来重要。一直以来,我国主要通过政府环境监测机构来推行监测活动。但最近,环境监测要求正在逐渐提高。而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数量却和工作量并不匹配,所以,各级环境监测站已经无法达到新环境下的环保发展要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人们正在逐步将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引入环境监测。

1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中监管模式问题

1.1缺乏制度管理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由于环境监测涉及多种环境要素,覆盖多门学科,监测项目繁杂,质量要求严格,所以,对执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因此,一直以来,棣属于环保系统的环境监测机构已经形成了严密的持证上岗制度,针对岗位培训、自考核、理论测试、操作考核及定期换证等,均有相应的制度。而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尚未发展成熟,才开始组建技术团队,队员的技术能力还较低,更别说持证上岗。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能适应社会检测机构监管模式、用于管理持证上岗的制度。

1.2监管难度大

一直以来,环境监测工作都十分重视数据质量。较差的数据除了会动摇环境监测的服务根基外,还会影响环境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以及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对于环境监测工作,其具有较高的技术与精细程度的要求,而且工作环境恶劣,存在行政干预等。因此,环境监测的重难点一直都是质量管理。对于社会检测机构,除了上述不利因素外,还会追逐经济利润,加之我国市场还不具备完善的诚信体系。因此,社会检测机构具有更大的监管难度。由于这会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市场化的成效和进程,所以,亟需制定一个与之适应的监管机制。

1.3质量监管缺乏有效手段

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监管技术多侧重技术方面。开展的监督活动也主要检查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是否足够等。而针对利益驱动以及行政干预等因素所产生的质量问题,却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目前,对数据质量提出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环境监测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受人员以及经费的限制,现存的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已疲于应付原有的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在如此高的负荷下,面对越来越多的社会检测机构,已经没有足够精力来采取拉网式的全程监督其质量。

1.4恶性竞争扰乱原有的市场秩序

委托者在选择社会化检测机构的过程中,首先会考虑收费标准,服务质量其次才进行考虑。而社会化检测机构为了获得竞争优势,经常会以降低质量为代价来缩减成本;甚至利用超低价格来获取竞标,一味追求业务量,却忽略了实际的检测质量,这种现象严重扰乱了原有的检测市场秩序。

2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加强监管力度的对策

2.1制订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认真研究各个区域、各种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中的人员、设备、规模、监测技术水平以及管理制度等基本要素,基于严格限定技术门槛、完善评审管理程序,根据社会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适合管理从业人员的制度。在持证上岗考核中,应同时考核理论与操作。其中的操作考核内容必须全面,包括:布点、采样、配制试剂、规范化常见分析仪器的操作、校准仪器、控制质量的措施、记录和处理数据、曲线校准、测试实际样品和盲样等考核内容。

2.2强化质量监管、确保有序运转

(1)在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中,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转。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监测质量体系中的文件建立、改进以及执行。通过一个科学、实用、可操作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从根本上保障监测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总的来说,严格审核组织结构、检查质量管理文件、查看相关体系运行记录,这是一种评价这类机构中管理实验室质量水平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这也有助于监督这类机构不断健全其质量管理体系,最终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2)在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中,加强对监测质量的控制和对质量的保证。社会环境检测机构需要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管理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即从布点、采样、测试、制备样品、分析评价综合数据一直到数据传输等。目前,现有的环保部门主要监管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以下内容:实地勘察实验室,审核现场监测情况,查看报告记录、管理实验室设备的台账、确认人员资格记录,审查质控计划和其是否有效落实等。

(3)建立健全的考核社会检测机构的评价机制。根据社会检测机构的特点,重点考核机构及人员的比对监测、盲样考核以及现场监督等,建立完善的考核社会检测机构在环境监测活动中行为的体系,以全面提高监测监管水平。部分试点城市的有关环保部门已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一个健全的质量考核评分体系,并量化评价社会检测机构中的各个质量管理环节。同时还制定了奖惩制度,以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督促社会检测机构进行自我改进,进而将监测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2.3将监督渠道拓宽、建立一个信用监控体系

对于各级环保部门来说,多渠道监督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它们应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及公众参与监督,并制定完善的投诉举报制度,专门设置投诉举报电话,将投诉举报渠道拓宽。与此同时,还应针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建立一个健全的信用监控体系,对其实行绩效与信用评价。推行“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开展超范围检测业务以及编造虚假检测数据等违规或违法的检测行为,则立刻将其列入黑名单,并责令其停止运营。

2.4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监测人员是执行者,还是保障监测结果质量的重要因素。相较于政府环境监测机构,社会检测机构人员流动性的更大,而且存在较难招聘关键岗位人员、技术人员欠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以及技术良莠不齐等问题。所以,社会检测机构很有必要加强人员培训,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等。

3结语

总之,目前正是中国环境监测市场突破社会化试点的关键时期,急需规范化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监测行为,引导社会环境监测服务环境管理。所以,应建立一个用于监管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公正、科学、高效的体系,以促进环境监测培育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外,环境监测行业还应顺应时势,大胆尝试改革,从总体上进行规划,积极建立制度,从而形成与环境监测市场化完全适应的监管模式等。

参考文献:

[1]王福伟.关于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1):43.

[2]林燕,周柯锦,许晗雨,余雪芳,孔志燕,霍静.环境监测市场化管理工作思考[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6,8(03):53-56.

[3]姜国兵.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探析——基于广东省D市的调研[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27(03):21-26.

[4]陈斌,陈传忠,赵岑,高锋亮,刘丽,白煜.关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5,31(01):1-5.

[5]孙跃维.宁波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监管机制改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