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的艺术

/ 1

浅谈教学的艺术

张剑波李健华

张剑波李健华(远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湖北宜昌444299)

人民教师忠诚教育、甘于奉献,教学的艺术是教师追求崇高事业目标的过程手段。笔者就教学实践的一些做法和点滴感受总结如下:

一、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爱学生,教师特有的宝贵的职业情感,是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的、普遍的、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存在和发展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能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其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其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

二、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自信心的学生,就会放弃自我发展的努力和激情。当今教育存在“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学生,而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的不良倾向。当学生好不容易为自己制造出一个被表扬的机会,他们得到的往往还是否定。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老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空间,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始终不要忘记用他们的“闪光点”燃起他们的自信心。

三、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可取之处,在教学实践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件事,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注重引导,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应。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第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第二,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第三,要留意学生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第四,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予反馈、赞扬。

五、身正为范,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言行极大地左右着学生的成长。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

六、努力进取,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要多听取学生和有经验教师的各种意见,不断地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同志就是我们的榜样。如:她在讲《藤野先生》里“油光可鉴”的“鉴”字时,作了深浅不同的两种讲解,既讲了“鉴”本义是镜子,但该文中作动词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又引申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后车之鉴”中“鉴”的用法和解释,使学习程度高的学生也及时得到了满足。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教学艺术,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它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与不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