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现在室内景观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现在室内景观中的运用

吴金晶

吴金晶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章萍芳(指导老师)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9-0000-01

摘要:在当今各种文化碰撞的时代,有意识地促进传统理论的复合、变异将是一条非常有意义而且可行的道路。本文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现做为切入点,通过对意境表现的几大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定位出室内景观设计中意境的内涵,归纳出室内景观中意境的内在原理,从而总结出对于室内景观意境的最关键的几大要素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室内景观;意境;山水画;景观意境

《辞海》中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生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山水画重在表现意境,或显以雄奇,或显以静幽.或以淡泊空灵为最高境界。山水画的意境是在山水创作中通过一定的空间境象而达到情景交融、意溢象外和物我合一而体现出来的空灵与诗的境界。

意境不但是中国山水画之灵魂所在,也是诗词、音乐、景观等创作之神韵所在;不但是中国山水画之画境所在,也是景观等创作之精神所在。室内景观设计尽管与中国山水画、诗词等的表现手法、塑造形式有很大区别,但他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自然的再现,而是带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也不仅仅是将情与景的简单融合,而是领会其“景外意”以至“意外妙”。

就设计思想而言,室内景观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景”,这时“景”升为“境”,即“意境”,成为感情上的升华。室内景观设计不只是提供给人消遗娱乐的场所,还是运用心灵的智慧与情感,通过展示风景,体现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传情表意的时空综合艺术。因此,研究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在室内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具体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现在室内景观中的运用。

1.意境之外象美

外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山水画意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画外有画”、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韵昧,如同戏曲强调的潜台词,诗歌重视的言外之意。外象不仅是画家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和形似,也是建立在对事物的真实而又概括的观察、把握和描绘基础之上所尽力表达出来的“画外意”。

外象首先体现在“形”上。笔者认为外象的基础是画家把握真实事物的”形”,具备了事物的”形”才能更好地延伸到“意”。而这种“形”的体现也同样影响着室内景观。如通过选择枝杆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植物种类(竹、垂柳、桂花、芭蕉等植物),来营造简洁、明净而富有中国山水画意境的植物空间。

外象其次体现在“意”上,这是外象之美的重点体现。宗炳提出山水“以形媚道”,画中的自然景物要服从画家主观的审美意识,就是说画家的主观“意”替代了山川自然的朴素之美,也就是“意“主宰“象”了。山水画已经是“人化的自然”。审美的山水客体,经过“意”转化为审美主体“我’的大写意,这种不期而然所形成了山水审美的最高意境,以此体悟“画之意外妙”的意境。可谓境生象外,意发其中。

因此,室内景观应把握好“形”和“意”,做到“境生于象外”,不局限于有限的物象,而是要在有限中呈现出无限,营造出一种精神环境,体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给人一种思想感悟的环境。

2.意境之空灵美

空灵是中国山水画意境的主要体现。对于空灵一词,陶东风先生曾作了较科学的阐述,认为空是虚是无,是静穆;而灵则是实(不同于写实的实),是有,是灵气,生命的灵(实)以空(虚)为前提的,没有灵,空就成了“顽空”,“死空”,所以说空灵是对立统一的。

室内景观与山水画在意境之空灵美表现上有共同之处,都是通过一些具体的表现手法去处理,最典型的手法是空白、虚实关系的处理,及空间关系的营造等。

首先,空白在室内景观中的表现手法讲究无中生有,通过留出更多空白,造成空旷虚渺的室内环境氛围。室内景观设计中,常用少量植物、山石、水等具象形态布置空间,而留出大量空白之地来营造氛围,不仅不感空虚,倒觉有种辽阔的实在,通过大面积的空白去营造以少胜多的空灵化,使得空与白的独特处理常常产生一些灵动的意韵,从而能成功表达景观设计的意境。

其次,虚实在室内景观中的表现手法是实景与虚境的统一,做到疏密、远近、黑白等,使室内景观达到“有声更觉静”的空灵境界。“虚实相生,计虚为实”是空间意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因素,没有了虚而塞满整个空间,就没有空灵感,更谈不上意境,只有虚实互相映衬,方能达到妙境。

再次,空间营造上也能体现空灵之美,以有限的空间表现无限的空灵之境。空间营造上具体可以理解为:近景与远景的关系;景物与倒影的关系。由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的其中一景,通过空间的远近层次、树木实景与水中倒影呼应、黑白比对等的处理手法表现妙境,成为意境之空灵美的典型之景。

3.意境之情感美

山水画的意境也体现在其情感上。清代石涛曾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也就是说,意境的营造,是画家情感的驱使,而艺术的形象就是寄情于景的产物。山水画创作中画家把自己的情感迁入到景物里去,深入体会景物的情趣。在情与景之间的交融中,感情得到抒发,从而使景物也染上了情感色彩,景物涂上艺术家的感情色彩后,又引起艺术家的思绪和情感的波动。情与景相互渗透,达到物我两忘的意境之美。

室内景观设计中往往通过情感表现来引起共鸣,从而产生意境。由于快速的城市化,人们离乡村景象越来越遥远,为了在自己生活的室内环境中营造“乡村式”的景观,突显在情感上对乡村式风景的眷恋,设计者运用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当地群众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景观形式、及历史文化沉淀下所构成的人文景观等来布置空间,使“景”升华到“情”,寄情于景。

受欧陆设计风格的影响,在中国土地上生长了很多异国风情的景观。很多崇尚中国文化的设计者寻找出路,欲将土生土长的情感释放,“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则运应而生,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注入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让情感在景观设计中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景”与“情”的邂逅。

4.意境之诗境美

山水画的意境还体现在其诗境的营造上,所谓诗境主要是画面的抒情性,指通过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等方面的诗化,使画面流露出的诗一般的意境。

同样,室内景观设计为了追求诗境,在手法、符号、色彩、空间等都走向了诗意化,成为“有形诗”或“无声诗”、“不语诗”,从而使室内景观达到景中有诗,诗中有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景观设计讲究诗意,山水画描绘风景,它们互相借鉴,相得益彰。

总之,无论室内景观是通过“情”与“景”的融合,还是通过空白、虚实的组织手法等,都是以创造诗画般的意境空间为最终方向,表现出一个广阔幽远,内在自足的境界,这也是一方从容深远的心灵空间。

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景观设计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现形式运用于其中,通过融入山水画的外象美、空灵美、情感美、及诗境美来展现诗意空间,从而探索具有传统特色的室内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蔡芝竖.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3]王向荣.现代景观设计[M].中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注:此项目受2010年度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