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王丽英

王丽英(长春市传染病医院1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80例肺结核病患者,按照是否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采用SAS和SD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SAS和SDS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中正常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均恢复了正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由于抗结核治疗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护理;肺结核;焦虑;抑郁【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83-02

目前,肺结核病作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大多数结核病患者缺乏结核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误区,常常出现抑郁症状或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进而导致治疗困难。因此,为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肺结核患者,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其中男性5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34.82±9.17)岁,所有患者均对本项研究知情并同意参加,均采用结核药物治疗(3HRZE/6HR),疗程均为9个月。按照是否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1.2方法及内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①入院宣教:对患者进行病房安全知识、各项设施使用方法的宣教。②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③病房通风,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④劝导患者戒烟、戒酒,避免劳累,注意休息。⑤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制定心理护理干预计划。②监控患者的心理活动,对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减轻心理压力。③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消除对疾病及用药的恐惧,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和化疗结束后进行两次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分最终均换算为标准分。分级标准为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小于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小于53分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的_______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患者SAS和SD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a表示与同组SAS比较P<0.05;b表示与同组SDS比较P<0.05;c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SAS比较P<0.05;d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SDS比较P<0.05。

2.2治疗前后患者SAS和SDS严重程度分级80例患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治疗前患者SA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SD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SAS和S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中正常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均恢复正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严重程度比较n(%)

3讨论

结核病为慢性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从临床上观察,肺结核患者多脾气暴躁、好激动,以自我为中心,患上结核病后内心焦虑、不安,有资料显示内科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1-3],本研究结果也显示80例患者在未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表现。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表现为(1)患者及家人对传染病感到恐慌,一个人得病,全家人担心受到传染,导致患者在家庭中有罪恶感及失落感。(2)对疾病本身的恐惧,担心病情恶化,患者担心发生咯血等症状,对长期用药产生恐惧情绪,对预后感到遥遥无期的绝望,担心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的发生,常导致情绪一落千丈,这是患者产生消极情绪,是造成患者抑郁、焦虑的直接原因。(3)患者住院后,因怕传染病影响事业发展、家庭生活、婚姻和生活质量,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4)长期慢性疾病的抗结核治疗及抗结核药物副作用产生后的辅助治疗会造成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会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

通过对80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表现为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占情绪的主导地位,经常性的消极情绪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对食欲、睡眠造成不利影响,影响结核病的治疗。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后能大大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4],使患者改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用药及治疗,适应角色的转变,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疾病,提高患者遵医行为[5],加上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能更好的克服疾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

参考文献[1]侯慧丽.心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外医疗,2012,31(7);132-132.[2]王桂梅.结核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的研究.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760-761.[3]刘俊敏.综合护理对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药业,2012,21(A02);183-185.[4]张蕴淑.护理干预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98-99.[5]关连英.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2);128-129.[6]劳攀德.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