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固醇检验异常的临床病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血清胆固醇检验异常的临床病因分析

许程程

许程程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通过对医院1258例血检报告中血清胆固醇值分析血清胆固醇检验异常的临床病因。方法对1258例研究对象进行空腹12小时的清晨血生化检验报告中的血清总胆固醇值进行分析,并根据所得数据资料总结出血清胆固醇异常的病因。结果1258例研究对象的血生化检验报告中,血脂异常的有362例,所占比例为28.78%;血脂升高患者的数量明显高于血脂减低的患者的数量,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引发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临床病因主要跟患者的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惯相关,像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酗酒等不良习惯,以及过大的精神压力造成。

【关键词】血清胆固醇;血生化;检验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是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它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组织细胞中细胞膜必不可少的成分。胆固醇属于人类身体里含量最多的脂类之一,而存在于血液中的所有脂蛋白中包含的胆固醇之和叫做血清总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由于血脂的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尤其是与冠心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上将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称为高胆固醇血症,而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员易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其它一些所谓的“富贵病”。引起血脂增高主要因素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劳动强度的减弱等。所以,要想降低血清胆固醇就要从上述三个因素着手。在生活方式上,要建立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做到不抽烟,不酗酒,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坚决抵制不科学信息。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在饮食结构上,要合理搭配饮食:规律用餐,保持营养摄入的均衡,应该减少一些含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例如烹调用油应采用植物油,心、肝等动物内脏应少吃,蛋类每星期以不超过四个为原则,此外,也必须限制醣量,最好禁止食用纯糖类食品或饮料。尽量少吃全脂牛奶、奶油等,更应该禁吃肥肉、猪皮、蹄膀、香肠及各种有油肉类等。在劳动强度上,要加强运动量。除了对这三项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外,还要做到定期的检查身体,随时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通过对上述情况的分析,医学界将血脂检测项目纳入健康体检项目中,这一举措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案例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三年间在我院进行进行血生化检验的人群1258例,包括不就医的健康体检人群和于门诊部就诊的患者。其中男性759例,占总人数的60.33%,女性499例,占总人数的39.67%,年龄在25~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

1.2方法

研究对象在进行胆固醇检测之前,必须先空腹12小时,于第二天清晨抽取静脉血,取得血样后,立即离心,取得血清以后,将其放置于-20℃的冰箱中保存。测定总胆固醇时,使用酶法对其检测。而后对检测出的血生化检验报告中的血清总胆固醇值进行分析,并根据所得数据资料总结出血清胆固醇异常的病因。

1.3观察指标

自1997年开始,一直沿用至今的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推荐的标准是血清胆固醇的参考值范围的依据,血浆总胆固醇为5.18~5.72mmol/L。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专业数据软件SPSS11.0分析所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t值得检验,当P<0.05时,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在1258例血生化检验的研究对象,血脂异常的有362例,所占比例为28.78%;血脂升高患者的数量明显高于血脂减低的患者的数量,升高的患者有286例,占血清胆固醇异常总数的79%,降低的人有76例,占21%,统计学意义P<0.05有显著的差异。其中,血脂升高患者继发性疾病(215例)高于原发性疾病(71例),统计学意义P<0.05有显著的差异。原发性增高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21例),家族性Ⅲ型高脂蛋白血症(10例),白受体缺陷(16例),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24例);继发性增高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33例),糖尿病(58例),肝脏疾病(85例),药物性(32例),肾病综合征(26例),慢性肾炎肾病期(13例),类脂性肾病(17例),应用固醇类制剂(22例);原发性减低包括:无β脂蛋白血症(9例),低β脂蛋白血症(12例),α脂蛋白缺乏症(15例),家族性卵磷脂—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缺乏病(8例);继发性减低包括:急性肝坏死(5例),肝硬化(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严重营养不良(5例),吸收不良综合征(4例),严重贫血、白血病、癌症晚期各2例。

3讨论

引发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临床病因主要跟患者的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惯相关,像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酗酒等不良习惯,以及过大的精神压力造成。若发现血清胆固醇有异常后,要改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严格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品以及甜食的摄入,加强体育锻炼,降低体重,戒烟戒酒,保持好心情,这些都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组.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420-427.

[2]蒋长顺,贺学姣,龚潇潇,李宝启,丁小梅,马筱玲.不同人群血脂与血小板数量、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7)

[3]刘青松,袁国华,唐中,罗雄燕,凡瞿明,张君,邢艳,杨明辉.网织血小板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价值[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4]范辉,徐伟松,刘玉峰,王一平,李振东,王申,沈云志.MELD-Na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8:2920-2922.

[5]张晓萍,王印坤,史影,汪关宝,杨少琴,李美琴.中关村地区1984—2000年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变化趋势及病因因素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07:28-31.[6]TheCollaborativeResearchGroupfortheSecondMulti-centerSurveyofClinicalManagementofDyslipidemiainChina.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05)[7]孟丽苹,张坚,满青青,李红,翟屹,由悦,李莹,赵文华,杨晓光.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高胆固醇血症及胆固醇边缘升高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