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120例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120例疗效分析

何丽芳张帆康建华

何丽芳张帆康建华(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采用MECT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w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与疗效评定同步进行。结果治疗4w末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的合并症。结论MECT是目前较安全而且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值得精神科临床广泛推广使用,但在操作时应该掌握好其适应证及禁忌证,认真作好治疗前的常规准备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与意识的恢复。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精神病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亦称改良电休克治疗,是近些年来对传统电休克(ECT)治疗进行改良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尤其适用于治疗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MECT适应证广泛,克服了传统ECT所致的骨折、脱位等不良反应及后果,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是目前精神病学中较为安全、合并症较少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我院自2007年以来采用MECT治疗各类精神病,效果满意,现将近半年来所作病例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选取2011年1月~2011年6月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诊断标准;其中精神分裂症86例,抑郁症22例,双向障碍躁狂发作12例;男74例,女46例;年龄18~58岁,平均30.8岁;体重48~82kg,病程1个月~18.8年。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由美国鹰赛医学技术公司生产,治疗前患者严格禁食、禁水8h,治疗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丙泊酚(按体重1.8~2.0mg/kg备用)至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为止。去枕平卧于治疗床上,四肢伸直,两肩胛间垫一沙枕,使头部过伸,脊柱前突。插入口腔保护器,置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将涂有导电胶的电极紧贴患者双颞区,能量百分比依患者年龄设定好,通电进行治疗,整个过程中全程心电、脑电、呼吸、血压、心率、血氧等生理参数监控。加压吸氧直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生命体征平稳转往观察室。治疗次数为6~18次,一般每周3次。在MECT治疗期间应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尽量不使用苯二氮类药物。不肌内注射氟哌啶醇,不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1.2.2疗效评定采用PANSS量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w末评定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PANSS总减分率≥75%为基本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与疗效评定同步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和心电图等,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各检查1次。评分者为具有5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医师的评定一致性Kappa值>0.82。

1.2.3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基本痊愈68例,显著进步28例,进步9例,无效15例。显效率(痊愈率+显进率)8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进率+进步率)87.5%。经过治疗,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MECT治疗中部分患者出现呼吸暂停时间延长、头痛暂时记忆障碍者、烦躁不安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均未出现严重的合并症。

表1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改良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均有良好的效果,特别对于抑郁症、躁狂症。以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能迅速控制症状,明显改善病情,而对于以思维障碍、行为退缩怪异的精神分裂症以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疗效较前者慢,治疗次数也较前要多。与传统的电抽搐治疗方法相比,其适用范围广。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年龄过大(超过60岁)患者,以及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传统治疗方法均为禁忌证。一般来说,只要没有心肌梗死、脑部占位性病变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强迫症、焦虑症等均为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加了麻醉及肌松技术,使患者在治疗过程安静、合作,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常发生骨折、继发性癫痫发作、呼吸恢复延迟等各类并发症,因而患者依从性良好。对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次数,不一定拘泥于书本上的6~12次,据观察,一般为5~6次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显效。总之,MECT即保留了传统治疗方法的疗效确切、见效快的优点,又明显扩大了临床适应证,且不良反应、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好,同时能监测并记录治疗过程的各项重要的生理参数,为临床总结科研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值得精神科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