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体息肉钛夹术后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胃体息肉钛夹术后的护理

冉建华刘丽珍宝珠鸣

冉建华刘丽珍宝珠鸣(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昆明650021)

【中图分类号】R5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讨论内镜下胃体息肉钛夹术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消化科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经内镜下胃体息肉钛夹术后得到彻底治疗的187例胃息肉患者术后临床护理情况。结果:术后均无穿孔或出血,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内镜下钛夹胃息肉后高频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的治疗方法。要确保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术后全面的临床护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钛夹;胃息肉;术后临床护理从广义上讲,任何突出于胃、肠粘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均称为息肉,但狭义上所指消化道息肉是起源于黏膜上皮表面向消化腔内突出的局限隆起性病变,为消化道常见病,各段均可发生[1]。胃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有单发或多发,属癌前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病变率不等,为防止胃息肉的癌变需行手术治疗,目前胃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手术时间短、术中止血快、术后恢复快、操作简便、费用较低、安全有效等优点。但是该方法容易出现穿孔和出血的并发症,临床联合运用金属钛夹、黏膜下注射、圈套器电凝切除等内镜技术,尤其是内镜下放置金属钛夹(endoscopichemoclipplacement,EHP)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及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使内镜切除消化道巨大息肉及剥离粘膜下病变的安全性提高,1995年日本Hasachi开始内镜下应用金属止血夹,可预防和治疗粗蒂大息肉电切所引起出血、穿孔的并发症[2]与内镜下单纯采用高频电切病变相比,在使用金属钛夹阻断血供的基础上进行高频电切更安全有效,使手术后的出血穿孔率明显减少,从而扩大了内镜治疗的范围。金属钛夹是一种物理止血方法,钳夹的关键正是利用金属钛夹良好的血管结扎及止血作用,阻断息肉内部滋养血管的血流。钛夹可自行脱落并可经消化道排出。我院消化科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有187例经内镜下钛夹胃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患者得到彻底治疗,将术后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87例胃息肉患者中男性101例,女性86例;年龄35~60岁145例,年龄60~75岁42例,息肉直径0.5~3.0厘米,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嗳气、烧心、反酸、恶心、呕吐、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术后均无穿孔或出血,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2、内镜下胃息肉钛夹术后的临床护理2.1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详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内镜下高频电切胃息肉术后的注意事项及同种病例的治疗效果,同时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使其病人与医务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和配合。2.2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患者返回病房后要及时测量其生命体征并认真询问病人有无胸痛.恶心、咽喉部不适、梗阻感、腹痛、腹胀和便血等不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详细记录。如发现迟发性出血应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内镜下止血。告知病人术后咽喉部不适、咳嗽常为口服麻醉药所致可用清水漱口后逐渐缓解,但要避免剧烈咳嗽;腹痛多为电热灼伤胃粘膜所致,腹胀常为术中注气所致,可嘱咐患者肛门排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2.3饮食指导患者术后禁食禁饮,6小时候可进食流食(如藕粉)1~2天,半流质饮食2~3天后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切除较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时应禁食2-3天再进食流质饮食,3~4天无不适后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

勿进食牛奶及豆制品,以免引起腹胀。1周内忌食粗纤维、生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2周内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结和增加腹压的因素,必要时应用缓泻剂,防止因大便硬结而导致焦痂脱落过早引起出血;术后一个月内忌碳酸饮料、酒、浓茶、咖啡和粗纤维、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2.4休息指导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2天,较多、较大息肉者应绝—186—对卧床休息2-3天,然后开始在床上活动2-3天,活动量不应太大,2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及屏气动作。2.5口服用药指导患者术后四小时口服铝镁加混悬液(胃黏膜保护剂,服药后一小时内不宜饮水,因为稀释后药效会减弱)一袋,如果当天可进流食者可在进食后两小时再口服铝镁加混悬液一袋,次日始口服铝镁加混悬液一日3~4次,1次1袋,饭后2小时。2.6观察钛夹脱落情况金属钛夹通常在术后7~14天后形成局部肉芽,后自行脱落经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如在术后72h内脱落为脱落过早,易发生再次出血,需提高警惕。术后指导家属与患者观察钛夹脱落情况,必要时给予X线检查,了解钛夹位置与脱落情况。2.7并发症的预防为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呕吐物或大便的颜色、性质及量,以及有无腹痛、腹胀及钛夹脱落等情况。如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如有剧烈腹痛,应考虑胃穿孔的可能,应及早行腹部透视检查以明确诊断。对已有出血行钛夹治疗的病人,由于可能再次出血,更应仔细观察,同时要区别大便中的血液是陈旧性出血还是活动性出血。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等,可能出现继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并做好再次手术准备。2.8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向患者与家属讲解消化道出血与钛夹治疗的基本知识,以消除各种引发出血的诱因。告知患者术后一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指导患者按时服药;注意饮食;强调合理饮食重要性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出现病情加重、复发出血的现象。坚持少量多餐及避免刺激性食物,息肉患者告知少食动物性脂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植物油。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和观察大便的颜色,如发现黑便可能有迟发性出血应及时就诊。由于胃肠道息肉目前国内外公认为癌前期病变,尤其是腺瘤性息肉[3],且易复发,要嘱患者高度重视,定期内镜复查。腺瘤切除术后的患者可在6—12个月复查,如无变化,可隔2—3年后复查,对于有癌的腺瘤、大宽底的腺瘤、多发腺瘤息肉未全部切除的患者,视情况分别在短期(3~6个月)、中期(1年)及长期(3年)复查[4]。3讨论金属钛夹,钳夹治疗已成为内镜下多种消化道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金属钛夹其治疗机制与外科血管缝合或结扎相同,是一种物理止血方法,利用金属夹闭合时产生的机械力将出血的血管与周围组织一并压紧,阻断血流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其作用有如“内科缝合”。金属钛夹对病灶的愈合无促进的作用,但也不影响其修复和愈合过程。金属钛夹可准确地钳夹病灶,经钛夹止血治疗后1-2周钛夹可自行脱落排出,对人体无任何不良影响。预防性放置金属钛夹能有效地减少胃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若切除时有活动性出血或有迟发性出血,止血治疗时使用金属钛夹则更有效[5]。内镜下金属钛夹预防消化道息肉电切出血具有疗效高、创伤小、适应范围广、并发症少的优点,而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及术中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熟练的操作技巧是治疗获得成功的保证。内镜下金属钛夹后胃息肉切除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再次出血、穿孔,优质恰当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中对187例胃息肉患者实施内镜下钛夹后胃息肉切除,通过在术后的恰当护理与密切观察,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术后患者如过早的进食或饮食不当、用力咳嗽、排便等增加腹压活动,均有可能导致钛夹的脱落引发再次出血。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双边的护理意识,一方面医务人员加强新业务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与专科护理知识;另一方面积极强化家属与患者的预防意识,并反复强调饮食的重要性,合理休息,保持愉悦轻松的情绪。

参考文献[1]BognerB,PterS,HegedusG.Inflammatoryfibroidp01ypoftheileumcausingintestinal.Invaginations.MagySeb,2005,58:237-240.[2]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p咖.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83.[3]徐福星.内镜诊治消化道息肉的治疗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3):134.[4]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杜,1995:513.[5]梁红如.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配合及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08卷第09期.

来源期刊

医药界

相关关键词

钛夹 胃息肉 术后临床护理从广义上讲,任何突出于胃 肠粘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均称为息肉,但狭义上所指消化道息肉是起源于黏膜上皮表面向消化腔内突出的局限隆起性病变,为消化道常见病,各段均可发生[1]。胃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有单发或多发,属癌前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病变率不等,为防止胃息肉的癌变需行手术治疗,目前胃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该方法具有创伤小 痛苦少 手术时间短 术中止血快 术后恢复快 操作简便 费用较低 安全有效等优点。但是该方法容易出现穿孔和出血的并发症,临床联合运用金属钛夹 黏膜下注射 圈套器电凝切除等内镜技术,尤其是内镜下放置金属钛夹(endoscopichemoclipplacement,EHP)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及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使内镜切除消化道巨大息肉及剥离粘膜下病变的安全性提高,1995年日本Hasachi开始内镜下应用金属止血夹,可预防和治疗粗蒂大息肉电切所引起出血 穿孔的并发症[2]与内镜下单纯采用高频电切病变相比,在使用金属钛夹阻断血供的基础上进行高频电切更安全有效,使手术后的出血穿孔率明显减少,从而扩大了内镜治疗的范围。金属钛夹是一种物理止血方法,钳夹的关键正是利用金属钛夹良好的血管结扎及止血作用,阻断息肉内部滋养血管的血流。钛夹可自行脱落并可经消化道排出。我院消化科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有187例经内镜下钛夹胃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患者得到彻底治疗,将术后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187例胃息肉患者中男性101例,女性86例 年龄35~60岁145例,年龄60~75岁42例,息肉直径0.5~3.0厘米,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 嗳气 烧心 反酸 恶心 呕吐 厌食 消化不良 腹泻等症状。术后均无穿孔或出血,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2 内镜下胃息肉钛夹术后的临床护理2.1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详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内镜下高频电切胃息肉术后的注意事项及同种病例的治疗效果,同时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使其病人与医务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和配合。2.2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患者返回病房后要及时测量其生命体征并认真询问病人有无胸痛.恶心 咽喉部不适 梗阻感 腹痛 腹胀和便血等不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详细记录。如发现迟发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