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侵袭,敲起能源警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暴风雪侵袭,敲起能源警钟

陈玲花

陈玲花(唐山市第十中学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暴风雪侵袭,煤油电告急,敲起中国能源的警钟。面对如此情况提出了开源与节流的应对方案。

【关键词】暴风雪;能源危机;解决措施

2010年伊始,寒流席卷了北半球多个地区,许多国家遭受了暴雪和严寒的侵袭。印度北部地区突遭寒流袭击造成至少40人死亡,促使政府4日不得不关闭上千所学校并发放取暖燃料。北京城降下大雪,北京地区气温逼近40年来的历史低温极值。英国碰上30年最大的雪灾。韩国大部分地区4日遭遇大雪,创自记录气象观测数据以来最大降雪纪录。

面对此情此景,不觉让我们想起了2008年。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发生罕见的冰雪冻灾,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14个省(区、市)7786.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4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20.9亿元。而面对50年不遇的大雪,煤、电、路三者在雪灾暴发时出现了问题循环,许多省市拉闸限电,柴油、汽油告急,一些地区的煤炭供应也出现短缺,能源供应紧张。

其实能源紧张并非始于2008年这个冬季,在近几年的夏季,许多城市因为用电紧张都出现了一些拉闸限电的现象。油、电、煤"三荒"同时发生,使告别了短缺经济的中国人感到了不安,敲响了能源的警钟。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应付能源危机需要从二个方面着手:开源与节流

1.开源

首先,因为我们对石油、天然气的依靠相当严重,因此,继续积极地对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就显得举足轻重。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和中亚、中东等国家进行武器换石油、美元换石油计划,并建立石油储备基地,保证安全的石油运输。

其次,我们的煤炭储量丰富,但后备储量不足,因此我们不能再把这些资源廉价卖给其它国家。

第三,加速发展水电、核能的发展。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是煤,而煤炭资源的70%都用来发电。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而且煤的直接燃烧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水电提到我们的日程上。我们水能资源丰富,而且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这样既可以解决能源紧,又改善生态环境。

核能在运行过程中基本没有排放(核废料除外),能提供清洁的电能。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核能在利用上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安全。

第四,因地制宜,因应用制宜,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近年来,由于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价格不断攀升,其资源逐步枯竭的“前景”也略显端倪,由化石能源使用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亦日益严重,因而人们都把眼光投向可再生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种类繁多,从其所能提供的能量,在总的能源平衡可以起相当份额作用的角度看,一般是指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

①风能

我国风能资源是相对比较丰富的,但目前是我国由于技术限制我国风能力用力不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相信我国会走出我国自己风电发展的路子。

②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是一个有十分广阔前景的方向。太阳能热利用是一种最现实、最有前途、最能够有份额的替代化石能消耗的太阳能利用方式。我国目前的应用主要是用于生活热水供应,其实在建筑节能方面有很大的、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③生物能

生物能目前利用最好的就是沼气。沼气的使用好处多多。沼气可代替汽油、柴油节约能源缓解能源紧张;提高肥效,改良土壤,促进蔬菜业、养殖业发展;改善农村卫生条件。。。

2.节流

首先,提高燃烧效率以减少资源消耗,实现清洁煤燃烧以减少污染.我国虽然能源总量大但人均资源短缺,供应压力较大,而且单位GDP的能耗强度很大,大约是日本的5—6倍,因此对我国工业耗能情况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必须改造现有高耗能的企业,走节能型企业之路。

其次,煤的现代化利用。我国的一次能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煤,而煤的直接燃烧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煤的现代化利用———以煤的气化为龙头的多联产系统是对应我国能源问题严重挑战的战略方向。除此以外,煤基醇醚燃料也是重要的利用方式。

第三生活中的能源节约。除了生产消耗大量的能源,在生活中我们消耗的量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也要注意节约。比如在交通运输方面,必须选用节能,经济的方式,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同时鼓励汽车工业开发节能性汽车。

第四加强节约能源意识。我国《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开展节能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营造良好的节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并且加大节能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给予节能产业财税支持,实行强制性能效标识,有效促进了节能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

在开源节流的基础上,应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制度,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应对紧急情况。首先,要确立合理的石油储备量。石油战略储备的数量,按照国家的预期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国家的经济承受力和安全环境来制定,国际能源署建议其成员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标准是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但是实际上各成员国的储备量有多有少。

其次,要规定电煤战略储备的适宜天数。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供应的稳定不仅影响能源供需的基本关系,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电力供应。

第三,能源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基本制度优势与市场机制的作用。在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时,我国应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集中调度人力、物力、财力消除和解决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损害。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灵敏反应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通过对市场价格、建设投资等市场信息采集,及早发现风险的隐患,降低能源安全的成本。

能源是生活生产的基本要素,又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危机,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对策。解决能源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又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