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绿色建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深刻理解绿色建筑

刘芳

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大兴区100176

摘要:近几年雾霾的加重,全球暖化,让绿色建筑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如何在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建筑师着力思考的命题。本次讲座围绕“绿色建筑”这一主题展开。教授通过台北生态住宅大楼“陶朱隐园”和深圳万科中心两个案例向我们形象阐述了“绿色建筑”这一新概念,以及如何将融合生物与信息科技,将生物模拟、仿生规划等技术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充分整合各种能源,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利用,使建筑物成为可供生物栖息的森林。

关键词:绿色建筑;“陶朱隐园”

一、“陶朱隐园”——设计理念上的绿色建筑

“陶朱隐园”地处台北,紧邻著名的台北101大楼,是幢住宅类大楼,其外表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以其独特的旋转外观、绿色环保理念,以及陶朱公范蠡利己、利邻、利天下的公益理念,荣获世界多项大奖。

“陶朱隐园”的理念核心,在于吸碳、节能、抗暖化,而每层楼4.5度的旋转造型,不只是建筑美学,更可移开户外阳台部分的遮蔽,让树木有更多生长空间。建筑内外种植四万多棵树木,并特别设计一户一树林庭园,种植大型乔木,达到抗暖化自我生态平衡,在公共空间设置太阳能排风,打造一个永续传承的环保极致艺术品住宅。

此外,在建筑技术方面,“陶朱隐园”同时利用各种自然能源,例如,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太阳能、风力发电;各种新型建筑材料,例如,可有效阻隔热辐射的浮力通风塔、Low-E复层玻璃;以及各种能源回收设施,例如,如雨水回收、电力回收、厨余回收成堆肥。预计除减少75%的碳排放之外,大厦估计每年还能吸取逾130吨二氧化碳。建造者意在把“陶朱隐园”打造成全球高层垂直森林的指标性建筑,成为“城市中的大树”。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人口迅猛增加,高层建筑已经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人口大国,打造节能环保的高层住宅建筑对我国更有重要意义。法国建筑师文森特·卡勒博设计的高层住宅“陶朱隐园”,是个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

二、深圳万科中心——建筑技术打造的“绿色建筑”

万科中心地处深圳盐田区大鹏湾畔大梅沙旅游度假区,北靠梧桐山绿色山脊,南依大鹏湾海域,与香港新界隔海相望。是集办公、住宅和酒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建筑群,是深圳市第一批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在这个项目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采用节能环保材料

所有立面采用清水混凝土饰面,节约建筑装饰材料。建筑建造过程中旧材料全部回用,对于无法回用的废弃物全部运到相关收购站。采用钢结构体系、铝合金玻璃幕墙体系、竹材墙板等多种可再生循环材料,可再生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为29.4%。

2、外遮阳体系(会呼吸的表皮)

建筑主体外立面有一条条横向排列的金属是遮阳百叶(穿孔透光铝板),百叶上有着大小长短不等的方型镂空。这个转动式悬挂立面外遮阳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日照时间与强度,0~90度范围内自动调节水平遮阳板,调节不同的方向以接受阳光的照射,不仅保证室内遮阳和采光效果,还达到节能的效果。

3、太阳能集热设备

深圳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年约80%的白天具有采集太阳热能的条件。万科中心屋顶(除酒店)全部装有太能光电板,总面积为1997平米,转化的太阳能可提供整个万科总部用电总量的14%。屋顶的除湿、冷却系统,以及泳池热水、大厦浴洗热水,都来自于太阳能。

4、室内绿色材料

室内设计也十分重视绿色建材的使用,大规模使用速生材料竹子,独立办公室、会议室的门和吊顶、员工的卡位以及所有的会议桌均采用竹子,减少了对森林的伤害,同时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空间。

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项目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进行了动态水系统规划设计。用水总体上可分为市政自来水、中水处理和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以水质较好的雨水为主,以中水资源为补充,提供景观水体,绿化及景观水不用自来水作为水源。屋面雨水全部收集,地面雨水全部处理渗透,一年可节约大约45700吨水。

项目所有用水器具全部采用节水设备,包括双档节水型座便器,无水小便斗,红外线控制的非接触式水嘴,出水口带起泡器,入墙式面盆水嘴,入墙式花洒头。

通过景观水池、人工湿地对雨水/污水进行收集后,雨水加收,污水通过人工湿地的生物降解及中水处理系统,每日可处理100吨中水和污水。水资源在这里能够循环利用。

6、自然通风采光

建筑底部架空9至15米,为局部微气候的形成提供条件;建筑进深控制在20米以内,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设计,75%的区域照度达到400lux以上,保证自然光充足;幕墙系统开窗率高达30%,保证自然通风,形成对流。

另外,楼梯档板采用多孔造型,也保证了室内自然风流顺畅

7、地下采光

园林中有的是一方池水,中央是一个下凹的空间,其中没有注水,有的是直接有一个大方型下凹的空间,周边是玻璃幕墙,这是万科中心地下空间采光的特色设计,保证了地下约4万平方米建筑的自然采光。万科中心综合运用了照明系统、自然采光等一系列新技术,大大节约电能。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万科中心每年可减少运行费用约88.31万元左右;全年节电量为75.77万kWh,折合310吨标煤,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65.7吨,减排二氧化硫6.2吨,减排粉尘3.1吨;通过水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了市政水处理压力。该项目无论从经济还是环保都都取得了很大的收益。

三、思考与启发

“绿色建筑”不是单纯的理念,是讲环保理念融入建筑技术的实践。它与我们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更不是高端化和贵族化的代表。绿色建筑其实并不难实现,身为建筑设计师,应该习惯把绿色环保作为设计基本要求,融入每一次设计实践中。我们有责任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解决技术落实难,有效提升其运行实效,促进它的规模化发展,让绿色建筑真正从新建建筑过渡到既有建筑,实现有效的创新技术。

结束语

目前,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是现代化建筑发展的必然结果。绿色建筑是一个新兴、动态、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充实其意义。它将成为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绿色建筑不是单一学科,它需要综合各个领域,从建筑到结构工程,物理环境,设备,材料工程,生态学家,各个学科都能够一起为共同延长建筑生命和生命周期努力。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