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尿液检验结果异常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80例尿液检验结果异常分析

李永林

(广安市前锋区观阁中心卫生院四川广安638020)

【摘要】目的:对80例尿液检验结果异常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经验。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7月进入我院进行尿检的患者将检验结果异常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尿检结果异常的原因。结果:80例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发现主要有实验室原因46例(57.5%)、尿液标本采集原因14例(17.5%)、临床用药原因8例(10.0%)、尿液标本送检原因12例(15.0%)导致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结论:临床中需要重点控制因实验室因素导致的尿检结果异常,整个尿检过程需进行完善的质量控制,提高尿检有效性。

【关键词】临床检验;尿液检验;异常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155-02

尿液检验的主要工作分为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酶测定等[1],临床中尿常规分析是应用最广泛的,其中包括了PH、蛋白、尿糖、酮体、隐血胆红素等等。尿液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其对临床诊断、判断疗效、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2]。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异常结果,这种结果的出现可能涉及到技术层面、工作人员等。本文纳入80例尿液检验结果异常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分析2015年3月—2016年7月进入我院尿检且尿检结果异常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在16~71岁之间,平均年龄(40.11±1.34)岁。

1.2方法

分析80例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80例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发现主要有实验室原因46例、尿液标本采集原因14例、临床用药原因8例、尿液标本送检原因12例导致尿液检验结果异常,具体见表1。

3.讨论

3.1导致尿检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

(1)在临床整个的尿检过程中,由于尿液标本进入到实验室进行检验中间有很多环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尿试条和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3],如果仪器使用方法出现错误、仪器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分析方法存在问题、实验室条件未达到检验标准都有可能导致尿检结果出现异常。

(2)正常情况下,采集完成的尿液标本需要在2小时之内送检。但是患者可能会受到各种原因导致尿液标本无法在2h之内送检。未按照规定时间内送检尿液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出现生理化反应影响到结果。

(3)患者如果在服药之后进行尿检,是非常容易影响到尿检结果的。由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以及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物在体内会产生不同的浓度都可能影响到检验结果。

(4)针对尿液标本的送检,导致出现这种原因与工作人员有关,部分工作人员因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标本标记错误或者其他问题导致尿检准确性不高。还有可能是因为手机的尿液中混入肉眼血尿,这样会导致检测结果中尿胆原呈阳性的异常结果,又或者是尿液样本经过离心作用之后,上清液会呈阴性。

3.2提高尿检结果有效性的措施

(1)从实验室角度而言,所使用的设备、仪器其质量、性能越高,其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就越高。因此为了减少因实验室因素导致出现尿检结果异常,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有效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还需要注意对尿试条的保存,一定要注意避光,将其放置在合适温度环境中。检验人员还需要严格按照检验流程进行检验,所有检验过程必须符合相关工作要求[4]。使用过的尿试条不可再利用,尿试条上的化学反应不可用手接触,防止影响反应结果。尿液标本留置的时间越长,其结果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放置导致样本内的细菌大量繁殖,还会出现红细胞裂解、白细胞变形等,因此针对尿液样本需要尽快进行检验。

(2)针对需要进行尿检的患者,告知其需要在2h之内进行送检。针对住院患者告知其选择清晨第一次尿液中的中段尿作为尿液标本,或者是送检商务7点左右的2次晨尿作为标本。选择这次样本对提高准确性效果更加明显,特别是对于疑似或者需要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或妊娠早期试验患者。其他患者的最佳取尿时间为午餐后2h,适用于尿蛋白、尿糖等尿液检查,有利于检测出病理性蛋白尿、糖尿。告知患者尿液标本容量为15~50ml之间[5],另外在留取尿液时需要保持尿道口的卫生,再进行尿液留取。临床有相关研究显示,PH值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当尿液样本的PH值超过8,尿检结果的PRO就会出现假阳性,而URO、GLU则会呈假阴性。这一点提示在尿液检测的过程中应该尽量确保样本的PH值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3)针对在患者留取尿液之前需要询问患者是否近期有服药,询问服用什么药物,具体什么时间服用,再考虑患者是否合适做尿检,如果不合适做告知患者合适的尿检时间。

(4)相关工作人员在送检尿液标本时需要考虑到时间因素。另外就是对盛有尿液标本的容器要贴上标签,避免标签被撕毁,注明患者姓名、编码,收集时间。工作人员在进行尿液检验之前需要确认采集时间与送检时间是否符合要求[6]。还需要检查化验单上的项目是否与标本上的一致。如果容器出现问题也需要查找原因。面对尿液中混入肉眼血尿的质量控制,应该尽快的去除尿液样本中的红细胞再进行尿液检测。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80例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发现主要有实验室原因46例(57.5%)、尿液标本采集原因14例(17.5%)、临床用药原因8例(10.0%)、尿液标本送检原因12例(15.0%)导致尿液检验结果异常。从这一点可以发现实验室因素是导致尿检结果异常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不管是患者本身还是医护人员都需要在尿液采集、处理的过程中注意采集要点,避免因患者个人问题导致影响最终结果,工作人员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误差存在。

【参考文献】

[1]李帅.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08):962-963.

[2]孙伟,王炜.72例临床尿液检验结果异常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9):174-175.

[3]曲云霄.尿液11-脱氢—血栓素B_2与2型糖病尿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

[4]顾晨曦.168例尿液检验结果异常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

[5]蔡月华,詹桂芬,温婉颜,黄振伟.临床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48-49.

[6]蒋飞.PTX3在IgA肾病患者血浆及尿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