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高校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蒋天明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高校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学校发展。本文研究了高校如何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高校;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是传播党和国家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把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抓实抓好”。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事关学校改革建设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1.1强化大局意识,就是要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重点强化和落实党委的领导责任、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专家学者的社会责任和教师的育人责任。

1.2强化大局意识,就是要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能力建设,优先发展、重点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学科,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全过程。

1.3强化大局意识,就是要抓实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端正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抓好队伍建设,建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加强课堂管理,强化教学纪律,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用好网络工具,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唱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旋律。

二、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2.1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要强调主体责任,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意识,强化守土责任,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不仅要具备尽职尽责的基本素质,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2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风、教风、学风建设,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大学的中心任务和根本使命,加大意识形态工作在高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标准。

2.3提高研判能力,高校是知识分子荟萃之地,也是各种思潮激荡交锋之地。高校党委要在错综复杂的思潮中保持清醒头脑,就要进一步提高辨析、研判社会各种思潮的能力和对代表性思潮的洞悉能力。要在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敏锐地把握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潮,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析、引导工作,提高对思潮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密切关注带有政治倾向性的问题,深入研究有关社会思潮的成因、特点、影响、传播规律的基本理论问题,努力成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家里手。对于带有明显政治倾向性的错误思潮,高校党委要直面问题、敢抓敢管、敢于发声。

三、在落实上下功夫

3.1要毫不松懈地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四个自信”。

3.2要提高核心价值观引领能力,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发挥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3.3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加强学业就业指导、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解决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新使命新责任;要强化网络阵地意识,大力加强高校网络阵地建设和内涵建设,以主旋律引领多样化,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校园网络文化,让校园网络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3.4要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者”,必须注重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隐性课堂与显性课堂同向同行。

3.5要在高校形成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工作队伍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强大合力、强劲动力,实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天候全领域覆盖,取得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战场上的新胜利。

3.6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建设。着力建设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网络思政工作队伍,深入推进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等,实现齐头并进、上下互动、分类指导、分层实施,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切实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3.7创新传播手段,拓展正能量传播渠道。积极开展适合时代发展、符合高校师生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活动,提升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影响力,不断开创传播新局面。用主流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有效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

3.8加强宣传思想阵地、校园文化阵地、社团活动阵地、文艺社科阵地、宗教思想阵地的管理,制定研讨会、报告会、讲座、论坛管理暂行办法及审批制度,确保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决抵御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渗透和防止校园传教工作。

3.9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牢固树立“强师兴教”理念,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意见》,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围绕“四有好老师”建设标准,严格监督考核,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3.10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严格按要求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坚持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及相关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抓实党校培训、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2016,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意见》.2018,01

【3】严蔚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2015YZD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