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对护士人文素养的要求与应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探讨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对护士人文素养的要求与应用评价

杨欣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归纳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护士人文素养要求与评价方法为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提供参考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要求。方法:自本地区若干所综合性医院随机抽取418名在职临床护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对照比较两组护士人文素养考核成绩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人文素养考核成绩与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人才培养中应注重护技术操作过程中护士人文素养培养,加强护士沟通、交流与灵活应变能力考核,以更好适应现代医疗市场发展对护理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护理技术操作;人文素养;评价

Toexploretherequirementsandapplicationevaluationofnurses'humanisticaccomplishmentinnursingtechnologyoperation

AbstractObjective:Nurses'HumanisticRequirementandEvaluationMethodinNursingTechniqueOperation.Methods:Atotalof418nursingstudentswereenrolledinthisstudy.Theywere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scoresofnursingstaffwerecomparedwiththoseofthetwogroups.Results:Thescoresofhumanisticaccomplishmentandpatientsatisfactionweresignificantlybetterintheobservationgroupthan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s:Thenursingschoolshouldpayattentiontothenewrequirementsofnurses'humanisticaccomplishmenttraininginordertobetteradapttothedevelopmentofnursingtalentsinmodernmedicalmarket.

Keywords:nursingtechnologyoperation;humanisticaccomplishment;evaluation

“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得到临床普遍认可,以技术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已不能适应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在人文关怀式护理时代,如何培养护士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关怀精神,使患者真正享受到个性化温馨服务是当前医疗体系改革重点内容之一[1]。护理实践中融入人文内容有助于护士更好理解服务对象这一说法已被许多国家护理工作者所认可,加强护理人文教育可从构建侧重于人文教育的护理课程考评体系入手,2015年~2016年我市若干所医院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要求与效果评价标准》开展护理实践与考核,现将考核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5~2016年任职于我市若干所综合性医院的418名护士,应研究需要将其均分为各有护士209名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7名,女202名,护士年龄区间20~38岁,平均年龄(26.7±5.4)岁;工作年限在1~3年的有102名,工作年限在4~7年的有48名;工作年限超过8年的有59名。对照组男17名,女192名,护士年龄区间21~37岁,平均年龄(25.7±2.8)岁;工作年限在2~5年的有98名,工作年限在5~8年的有54名;工作年限在9~12年的有57名。两组护士基本信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研究实验开始前对所有护士前期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作以综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护士前述各项能力与态度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护理实践与考核过程中仅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护士联合应用《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及评价标准》开展护理实践与考核,系统性培养护士人员的礼貌礼仪,要求在岗期间着医院统一定做的护士服、护士帽,穿平跟软底鞋;化淡妆,将头发盘起,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接诊患者,与患者交流沟通时面带微笑,耐心向患者讲述护理操作中注意事项,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疑惑,并积极为其进行解释说明。在医院公共场所遇见患者主动打招呼。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实施各项诊疗行为。在开展某项护理操作时护士人员积极履行告知义务,让患者做好充分心理准备,避免沟通不到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对护士在护理实践中人文关怀能力进行多角度评价,研究者调查研究对象临床服务一个月后所负责患者对所享受到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护士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考核成绩并行组间比较;将患者对两组护士的满意度情况作以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考核评分比较,观察组礼仪评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机器整体评分优势显著,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对照组护士所负责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评价满意的有137例(65.6%),不满意的有72例(34.4%);观察组护士所负责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评价满意的有178例(85.2%),不满意的有31例(14.8%),两组护士所获患者护理服务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临床护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护理技术操作对患者治疗效果与身心状况产生直接影响[2]。群众健康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现代护理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就诊过程中人文关怀精神近年来广受关注。医疗体系改革与现代护理理念强调提高护士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以期纠正护理技术操作中重程序/技能轻人文关怀的普遍现象,护理实践与考核中应用《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要求与效果评价标准》[3],着重培养护士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精神,增强护士服务意识。

护理人员操作训练中操作流程与考评标准主要起导向与塑形作用,以操作规程与技术为核心的传统考评标准已然不能适应现代整体护理模式,改革传统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势在必行,与现代护理发展相符的新考评标准不仅保证了护理操作规范性,同时融入了人文关怀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使患者需求得到满足,很好地培养了护生沟通、交流、灵活应变能力,提升综合素质[4]。

综上所述,人是护理技术操作中的主要服务对象,《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要求及效果评价标准》导向下操作前护生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治疗环境、身心状态,保证操作严谨、规范,在此基础上强化护患沟通,对病情变化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采取灵活措施处理。该评价标准下护士操作中省时、省力原则的把握与操作终末质量得到科学考察,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需求,提升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临床护士护理实践与考核中应用《护理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要求与效果评价标准》能培养护士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梁秀琴,刘瑞芳.职业化培训在护士人文素养培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11):1407-1408.

[2]汪燕玲,李菊芳,金汀汀,许闻哲,江芸.医院护士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其干预对策[J].护理研究,2014,(32):4011-4013.

[3]卢玉彬,达朝锦,马佩芬,郭艳春.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护士人文素养要求与评价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5):89-90.

[4]卢玉彬,达朝锦,马佩芬,郭艳春.护理技术操作中护士人文素养要求与评价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1,(04):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