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有创新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语文教学要有创新精神

邵宝国

邵宝国(河北省雄县龙湾镇龙湾中学071800)

摘要:语文学科有它的特殊性,我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为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但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教学经验总结的层次上,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

关键词:提高素质,开放性,时代性。

我国确定了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这对于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技兴国的战略,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就必须建立高素质的基础教育,以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

语文学科有它的特殊性,我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为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但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教学经验总结的层次上,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如在教学方面,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不少问题,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教师讲的太多,而学生读得少写得少。少数教师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懂,其实多数时候并不是这样。教师讲的过多,必然占用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时间,而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形成,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是不行的。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形成语感,才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写作时才会有“为有源头活水来”。只着眼个别“范例”的咀嚼显然不够的。二是教师讲课时分析太多,而对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所做的指导太少。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一篇文章,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生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路讲来,把活生生的文章那个讲得支离破碎,有的甚至要求学生背字词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三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太多,而用于课外阅读、写作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太少;语文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把语文课变成了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而且太多太滥。各种各样的教辅读书,练习册满天飞,题海战术,有的题目稀奇古怪,令学生手足无措。其结果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失掉了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造成学生课业担负过重,苦不堪言,社会怨声载道。

为了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育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论。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即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字鉴定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识字写字是基础,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尊重学生多样性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培养。

2、遵守语文教育的规律。

(1)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鲜明的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应该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该通过大量学生自主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语文能力。

(3)母语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从零起点的,特别是口语能力。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限于语文课堂内,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交往,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3、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情调为实践需要学习。也关注在实践中学习,利用学生在感兴趣的自重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4、语文课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语文课必须立足现实,面对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具有开放的视野,注重综合性学习和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今天的社会里,语文课应该具有鲜明的现代特征,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具有创新活力,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科技发展的实际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进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