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治动静结合治疗肱骨外髁骨折12例体会

/ 1

内外兼治动静结合治疗肱骨外髁骨折12例体会

杨成福豆映霞张亮

杨成福豆映霞张亮(四川省洪雅县中医医院四川洪雅620360)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371-02

肱骨外髁骨折是小儿常见骨折,在小儿肘关节周围损伤中仅次于肱骨外髁骨折。由于是含骨骺的关节内骨折,虽经积极治疗常伴有许多并发症。治疗方法虽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但根据骨折的类型及移位的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尚有争论。笔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内外兼治动静结合治疗肱骨外髁骨折,没有产生严重的畸形与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26岁,平均7岁。左侧5例,右侧7例。致伤原因:摔跌伤9例,坠落伤2例。依其病理变化分型:I型(无移位型)3例,II型(侧方移位型)7例,III型(旋转移位型)2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

2治疗方法

全部采用手法整复和小夹板固定结合内外兼治中药治疗。术前准备外用中药药膏1号(当归、白芷、赤芍、乳香、没药、续断、三七等分研末,凡士林调研备用)和小夹板及其他材料。局麻或臂丛麻醉下,I型(无移位型)不麻醉。将患肘屈曲,前臂牵引充分旋后,若I型,在抱骨固定骨块下,适当屈伸旋后肘关节3-5次,外用中药药膏1号,小夹板固定于前臂旋后、肘关节于屈曲位90º,嘱主动握拳运动;隔日换药,抱骨固定骨块,再屈伸旋后肘关节,小夹板固定3-4周复查放射片临床愈合后撤夹板,嘱主动功能锻炼。若II型(侧方移位型)和III型(旋转移位型),局麻或臂丛麻醉下,将患肘屈曲,前臂充分牵引旋后,使患肘内翻,加大关节腔外侧间隙,术者用拇指将骨折块向内推挤使其进入关节腔而复位,一手按住骨折块临时固定,另一手将患肢旋后位,患肘做轻微的屈伸动作数次,以矫正残余移位,直到骨折块稳定无骨察音为止,外用中药药膏1号,肘关节屈曲90º,旋后位小夹板固定,嘱主动轻微握拳动作;隔日换药,抱骨固定骨块,再屈伸旋后肘关节,小夹板固定4-6周复查放射片,临床愈合后撤夹板,嘱主动功能锻炼。同时全程给予中药活血化瘀、按骨续筋中药汤剂内服治疗,方用丹参6g续断10g红花3g枸杞子15g黄芪30g三七3g赤芍6g当归3g水煎服。每二日一剂,每日服用二次,每次50ml。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优:骨折解剖复位,愈合良好,肘关节外形、伸屈功能正常,无畸形。

良:骨折愈合良好,肘关节伸屈活动在110º以上,肘内、外翻在10º以内。无疼痛及其他后遗症。

可:骨折愈合,肘关节伸屈活动在90º-10º,肘内、外翻在10º-15º,无疼痛及其他后遗症。

差: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肘关节伸屈活动小于90º,肘内、外翻在15º以上,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等。

3.2通过以上内外兼治动结合治疗肱骨外髁骨折,随访半年至5年,12例病人中全部达到优良标准。

4讨论

肱骨外髁骨折,在儿童肘部骨折中较常见。实际是外髁骨骺分离带有干骺端骨折片。其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且是关节内骨折,骨折块很大的部分由软骨组成。患者年龄越小,则软骨越多,在X线片显示仅为肱骨外髁的骨骺化骨中心与干骺端骨折片,而软骨则不显影,实际骨折块相当大,几乎等于肱骨下端骨骺的一半。故在临床上对骨折块的大小要给予充分的估计。对这种骨折处理不当,常发生各种畸形与并发症,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对于I型(无移位型),II型(侧方移位型),III型(旋转移位型)主张内外兼治动静结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由于肱骨外髁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必须良好复位,对于Ⅳ型骨折(翻转移位型)和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主张手术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保证良好的固定,加强早期功能锻炼。同时手法整复或手术后必须即时摄片检查了解复位情况。总之对于肱骨外髁骨折,正确良好的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的结合,内外兼治给予活血化瘀、接骨续筋的中药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后遗症少,功能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岑泽波,朱云龙.中医正骨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2-86.

[2]李欣,张彦.骨伤科X线诊断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0-91.

[3]洛阳正骨•骨伤病证诊疗规范[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4.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35.

[5]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