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型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与护理

/ 1

Y型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与护理

杨光瑛李小云

杨光瑛李小云(桂林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桂林541002)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8-0160-02

【关键词】Y型留置针CT增强扫描

CT增强扫描,即通过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描,以往护士在CT增强扫描中只能用50ml注射器人工推注,推注的时间长、推注的速率不确定,无法对病变进行不同时间的动态观察。现在应用高压注射器可用电脑预先编程,并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病变性质任意调节推注的速率。在注射的同时进行CT增强扫描,提高了诊断率。由于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所需的速度快,传统头皮钢针留置舒适感差,易发生针头脱落、药物渗漏的现象,使扫描失败,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近年来用Y型留置针,安全迅速、刺激小、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等优点。我科于2009年1月—2010年3月,采用Y型留置针行CT增强扫描穿刺640例,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我科从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640例。男424例,女216例,年龄32-88岁。

2方法

2.1心理护理留置针穿刺操作前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说明使用Y型静脉留置针优缺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告知患者和家属使用对比剂和静脉穿刺留置针的目的和意义,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因人而异实施心理护理,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使其配合增强扫描工作顺利完成。

2.2用物准备及部位选择备好穿刺针(用20G或22GY型静脉留置)及必要的抢救药品及器材。由于CT增强扫描要求短时间内注射较多的对比剂,一般0.5min内要注射50-100ml,为保证对比剂的高流速通过,必须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血管作穿刺,穿刺点以靠近心脏为好,一般选用上臂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

2.3穿刺操作方法按姜安丽[1]介绍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方法操作。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检查并打开留置针包装,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用一次性注射器抽0.9%生理盐水10ml连接留置针、旋紧端帽。左手持针座、右手持针翼、左右旋转松动外套管、禁止前后抽动针芯,以免刺破前端软管,检查针尖及套管尖端完好。左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住鳍状针座以15-30°直刺静脉,缓慢进针,在针芯侧孔处仔细观察回血,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继续进针0.2cm,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0.5cm,持针座将针芯与留置针一起全部送入血管,撤针芯,将针芯放入锐器收集筒内,用胶布妥善固定针翼,用敷贴保护进针处,连接管的小夹子夹在延长管上端,以减少回血。

2.4CT增强扫描检查护理摆好患者的检查体位,常规平扫后,用10ml注射器抽0.9%生理盐水10ml连接留置针连接管,打开小夹子,试注射几毫升生理盐水观察有无肿胀及不适,再将留置针的外连接管连接高压注射器的连接管,扫描医师按扫描规程开启自动高压注射器,护士再次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肿胀,如有肿胀,立即关闭高压注射器,并即刻对患者进行处理;无肿胀1~3秒后,方可离开扫描室。扫描完毕,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将静脉留置针连接管与高压注射器连接管分开。嘱患者在CT检查室外观察30min,确定无不良反应可拔针。拔针后嘱患者纵向按压穿刺点及上方皮肤5~10min,并交代患者多喝水,以利对比剂的代谢。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方法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扫描,无一例发生针尖堵塞、脱出、对比剂渗漏现象。

3讨论

3.1传统头皮钢针或高压注射配套头皮钢针,由于针尖斜面大,针梗短,针尖硬,进行静脉穿刺时容易刺破对侧血管导致渗漏,或是血管较深者进针深度不够,导致针尖斜面未全部刺入血管引起穿破血管,而导致对比剂外渗,当高浓度、高渗的对比剂渗漏,可使患者局部肿胀、剧痛,出现水疮,皮肤溃烂,甚至组织坏死等,而Y型静脉留置针的套管用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管口为平面,其柔韧度高,弹性好,与穿刺点血管壁衔接紧密[2],因此不宜损伤血管壁而引起渗漏,且Y型留置针具有针尖锋利,针管较软,针座与留置针的起端成“Y”型等特点,容易穿刺,固定较牢固,针管不易滑动,针管随血管弯曲和关节部位的屈曲而弯曲,不易穿破血管,故可减少或杜绝对比剂的渗漏,减轻患者的组织损伤,另外也为发生对比剂不良反应后急救提供了良好的静脉通道,增加患者安全,减少护理工作量,同时也可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

3.2Y型留置针的整体设计(导管、延长管、肝素帽一体),使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避免了与血液接触而感染疾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2-443.

[2]董颖.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06:26(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