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监测的体系框架研究徐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地理国情监测的体系框架研究徐玲

徐玲

青海省第二测绘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地理国情监测在国家地理测绘系的发展和应用中已经积累了充分的经验,是国情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来源于地理信息,同时也是对地理信息的扩展,对于相关的技术要求、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应用方面都有新的突破,通过对地理国情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最终形成相应的数据成果与管理制度成果,在不断的地理监测国情体系中完成了实践性创新探索,为地理信息测绘技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地理国情;国情监测;体系;框架

前言: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即以地球表层自然地理国情监测、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等为基本内容,积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提供真实可靠和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是测绘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面向未来测绘工作的重要使命,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区域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是国家和地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在自然角度上,对监测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地质特点、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变化情况进行关系定义和内容分析,对国家基础物质条件的宏观性分布进行综合思考,并且从基本的监测过程中分析出对于相关国情问题的具体分析、调查和解决办法。

1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

地理国情监测既是基本职责所在,可以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也有独特的专业化优势,一是测绘部门本身就是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服务提供者,基础地理信息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在地图、遥感影像等载体上的地理要素分布信息,主要包括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等地理要素的分布信息,属于能够直接观测的对象型信息,也是基础测绘最主要的表述内容。二是基础测绘工作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严格遵守测绘标准规范,对位置精度和属性准确性等方面要求非常高,从而可以保证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三是测绘部门已经建成覆盖全部陆地国土的国家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统计信息是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如国土面积、流域大小、道路长度以及各种地理实体的统计数据或数量信息,1/3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成了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全面推进,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具备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持。

2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完善地理国情监测体系

开展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建设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信息系统,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我国自主的测绘卫星和先进航空遥感平台,建设地面快速测量系统,着力构建以先进测绘技术和现代化装备设施为核心的信息化国情监测体系。地理国情监测对测绘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相关试点和示范工作,完成对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地理界线等地理国情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形成重要与典型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统计分析报告和多样化地理国情信息产品,根据地表变化的区域特点和地理国情监测要求,进一步优化测绘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的功能分布和区域布局,形成定期常态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机制,实施定期常规性监测,构建功能完备的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与综合信息分析发布系统,逐步建立地理国情信息报告机制。

3加大测绘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地理国情监测标准体系

(1)明确地理国情数据是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并通过修改《测绘法》调整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发布制度,强化测绘部门相关职能,由测绘部门适时发布地理国情监测报告。

(2)在现有条件下加快调整基础测绘工作内容,把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基础测绘的重点任务,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与此同时,将地理国情信息直接作为基础测绘成果由测绘部门适时发布

(3)按照长、中、短不同周期和大、中、小不同尺度以及国家、省、市、县不同范围,建立健全各级测绘部门既分工明确、又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

(4)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地理国情监测标准体系,科学制定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和编码、监测工艺和技术规程、产品体系与产品模式等标准规范

(5)针对具体监测对象和内容,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尺度特征、时变特征、光谱特征等因素,规定各类地理国情信息监测的指标项,定义分类、分级、精度、频度等技术指标,该指标体系应注意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内容相协调。

4完善国情监测框架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地表形态的变化,管理决策需要更加全面和及时地掌握地理国情变化信息。仅仅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的静态数据,已经不能满足管理决策的实际需求,必须加强地理国情监测,获取地表变化数据,加强信息集成整合与统计分析,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综合、客观、权威的地理国情数据支持,促进管理决策的空间化和科学化。充分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全面获取地形地貌变化、交通路网发展、地表覆盖演变(如耕地、林地、草地等变化)、城市扩张、水系变迁、环境污染、地壳升降、海岸进退、冰川消融以及生产力空间布局、生物多样性、自然灾害影响等地理要素变化信息,根据地理国情监测的新要求,加快完善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一步拓展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丰富信息内容。加快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要统筹协调全国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加快推进涵盖主要地理国情要素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完善地理国情监测空间框架,夯实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支持。

结语

地理国情监测在国家地理测绘系的发展和应用中已经积累了充分的经验,是国情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来源于地理信息,同时也是对地理信息的扩展,对于相关的技术要求、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应用方面都有新的突破,通过对地理国情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最终形成相应的数据成果与管理制度成果,在不断的地理监测国情体系中完成了实践性创新探索,为地理信息测绘技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德杰,吕言利.监测地理国情形势下传统测绘的发展[J].科技促进发展,2012,(2).

[2]周天祥.监测地理国情对测绘发展的引领与拓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3).

[3]马万钟,杜清运.地理国情监测的体系框架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