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脑瘫患儿头部控制能力的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提高脑瘫患儿头部控制能力的研究现状

项栋良王艳唐强张春艳张洋

项栋良王艳唐强张春艳张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9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各类综合康复训练方法中关于提高脑瘫患儿头部控制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评述,归纳了治疗脑瘫患儿头部控制能力的各种不同康复方法,并对其临床疗效作了初步的比较和探讨,肯定了康复治疗在提高脑瘫患儿头部控制能力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脑瘫;头部控制;综述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238-01

脑瘫(cerebralpalsy)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2]。祖国医学虽无“脑瘫”之说,却有“五迟、五软、五硬”,主要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淤交阻,脑髓失养所致[3]。儿童的发育是从竖颈、抬头开始逐渐向坐、立方向发育的过程,也可以说脊柱的稳定性是从颈椎开始逐渐向胸、腰椎发育的从头侧向尾侧的发育过程[4]。本文通过对近年头部控制训练方法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现综述如下:

1头控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11头背伸促通训练:①患儿用前臂支撑身体,治疗师位于患儿头部前方,用颜色鲜艳、可发光或发声的玩具诱导患儿。若患儿不主动抬头,治疗师可利用手指尖等叩击刺激患儿两肩胛骨之间及躯干竖脊肌,诱发颈部及躯干背侧伸肌群收缩。②让患儿俯卧位于bobath球或滚筒上,治疗师双手握住患儿的双足,向前推动Bobath球或滚筒,利用视觉调整反应和迷路调整反应,诱导患儿抬头后伸。

12头背伸抑制训练:①治疗师面向患儿取坐位,使患儿颈躯干前屈,四肢对称屈曲位于胸前,治疗师抱患儿于胸前,使患儿如球状,即反射性抑制姿势。②患儿仰卧位于方巾上,两名治疗师分别位于患儿的头侧和尾侧,分别握住方巾的两个角,同时抬高方巾,利用患儿本身的重力和方巾的柔韧性,使患儿呈球状仰卧位于方巾中。

13头前屈的促通训练:患儿仰卧位,治疗师在其尾侧握住小儿双手或上臂肩胛处慢慢将其拉起,与地面呈一定夹角,促使患儿头部前屈保持10s左右,必要时给予颈前部适当的刺激。

14头部回旋训练:治疗师用双手控制患儿的枕骨和下颌,被动的作头部左右回旋动作。对于有一定旋转能力的患儿,可以在辅助情况下,利用患儿喜欢的玩具诱导患儿左右旋转头部寻找玩具。

2头控的传统康复技术

21头穴丛刺:按于氏头穴七区划分法选区,进行丛刺长留针[6-7]。头穴丛刺过程中主要取顶区;顶前区;额区(对于年龄较小囟门未闭合的患儿针刺时应尽量避免针刺囟门部位)。

22电针:取风池、供血、脑空、曲差、玉枕、五处,用038×40mm的毫针,风池穴针尖微向下刺向鼻尖方向,供血穴刺向对侧口唇处,其余穴位均沿经络走行从前向后平刺,进针约20~30mm。

23推拿治疗:推拿疗法具有促进气血流通、疏经活脉、调和脏腑、缓解痉挛、松解粘连的作用。哑门、风府、风池、肩井、大椎、肾俞等局部取穴有利于运行气血,增强肌力。沿督脉及膀胱经自下而上使用推揉法和捏脊法。督脉穴有通窍醒脑之功,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在患儿背侧脊柱两旁,对华佗夹脊穴的刺激可以改善血供和营养,从而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3与头控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

王亮[9]对72例脑瘫患儿采取推拿治疗配合功能训练,功能训练,30min/次/d,推拿治疗,20min/次/d,30次1个疗程,4~6个疗程治疗,显效42例,有效17例,进步10例,总有效率达958%。张跃等[10]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结合按摩治疗脑瘫患儿头控不佳56例,取哑门、风池、大椎、肾俞等穴位进行点压,每日20min/次/d,2个月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4%,患儿能保持正常姿势,并随意转动头部。张晓霞[11]对16例脑瘫患儿运用功能训练配合推拿手法,功能训练30min/次/d,1月为1个疗程,推拿治疗20min/次/d,1月为1个疗程,两种治疗方法之间间隔1周作为洗脱期,对结果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实验方法有效率:SF+SS/16=875%;对照方法有效率:FS+SS/16=25%,实验方法优于对照方法,且结论的假阳性概率不超过5%。谢克功[12]通过揉法、弹法对38例控头不良患儿颈部斜方肌、提肩肌、胸锁乳突肌进行按摩,然后取哑门、风府、风池、肩井、天宗、大椎以及17对华佗夹脊穴进行点按附加捏脊法,20min/次/d,配合常规康复训练2次/d,30min/次,本组患儿经过3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210%。

4结语

头部的控制能力发育成熟与否直接影响小儿整体的运动功能发育。功能训练可提高患儿运动技巧,诱导矫正反应,矫正不良运动模式。把推拿手法康复与常规功能训练有机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头控能力,有利于更高级运动功能的出现。然而针对脑瘫综合康复治疗中关于如何更好提高患儿头部控制的相互比较分析尚不多见,临床中很需要总结和寻找出一套优秀实用的脑瘫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因此针对常规康复训练之余,探寻更多更好的康复操作手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

[3]谌筱晗,梁新时,刘卫.醒脑开窍针法、项针、头针并用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语言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2(6)122123

[4]陈秀洁.儿童运动障碍和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

[5]范艳萍.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头部控制体会[J].中国康复医学会首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八届小儿脑瘫学术会议论文编,2004,7:207208

[6]唐强.头穴丛刺与康复治疗的有机结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4(17):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