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加强气象服务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析如何加强气象服务水平

唐洪君

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41100

摘要:气象服务在我国各个领域都有涉及,而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较为常见,它为从事农业的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通过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可以使人们进一步掌握气象变化等信息。本文通过对气象服务的作用、存在问题以及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服务;天气变化;现代气象信息

1现代气象服务的作用

1.1抗旱作用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的天气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做好气象方面的预测,以便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旱灾对农业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对气象信息实施观察和预测,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采取人工降水等措施来缓解旱情。

1.2防汛作用

洪涝灾害如果预测不及时,一旦发生,就会带来大面积的损失,甚至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基于这样的客观情形,相关气象部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发布气象信息,从而使农业生产者能够提前做好灾害天气的预防准备工作,从而能够避免遭受农业损失。

1.3提升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预防是气象预测的最大作用,现代气象信息服务就是将可能出现的气象状况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给农业经营者,从而让他们能够及时做好防御措施,避免损失。因此,现代气象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防御农业生产气象灾害的能力,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

2现代气象信息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准确性不高

现代气象信息主要是由气象软件对大气运动进行预测,有时会存在不准确的情况。这样的状况就会导致农业经营者不能很好地把握农业生产情况,可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

2.2气象信息传播不及时

目前,气象信息获取渠道虽然很多,如电视、广播、手机等,但是对于那种极端的天气变化,还不能进行及时预报,比如冰雹。如果能在极短的时间及时发布这些信息,农业生产部门或农户就可以做好预防措施,把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

2.3气象信息服务多样性和针对性欠缺

现阶段的气象信息服务缺乏农业生产的针对性。要想使气象信息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气象部门就必须加强气象信息预报的针对性,如果能够为农业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就能够对农业生产经营进行指导。

3提高现代气象信息服务水平的途径

3.1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途径

3.1.1农业气象观测

根据现代农业和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需求,气象部门需要着力做好农业气象观测布局与任务调整。气象部门要在保持现有农业气象观测站格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粮食主产区、后备产区、优势产业带的农作物国家级农业气象观测站,调整并优化与现代农业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

3.1.2改进农业气象观测仪器和手段

气象部门要及时更新现有农业气象基本观测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农田小气候、设施农业小气候、生长量、生长状况和土壤状况等观测设备,尤其是自动化遥测设备。新仪器、先进观测设备的列装,根据不同观测需求,进行分类、分级配置,并加快建立现代农业气象观测设备保障体系。同时,气象部门要坚持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坚持保障体系与设备列装同步推进,确保充分发挥现代化观测仪器装备的效益[1]。

3.1.3加强农业气象遥感监测

为了解决农业气象不准确的问题,气象部门应该引进或组织开发遥感资料分析软件,建设卫星遥感资料接收处理和分析系统,综合天气遥感与地面信息开展农业气象宏观监测。同时,气象部门要深入发展农业气象遥感监测,提高农业气象立体化监测能力,实时为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提供科学、可靠的遥感监测数据源,定期或及时发布作物长势、面积、产量和干旱、洪涝、冻害等农业气象遥感监测分析业务产品。

3.1.4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完善与信息化处理

气象部门要研究、制定便于信息化和信息传输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数据行业标准,完善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上传方法与流程,建立新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上传系统。同时,气象部门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实时上传与质量控制,利用新制定的农业气象数据标准,对有效的历史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并建立专用数据库[2]。

3.1.5全面增强科学防灾减灾意识

任何安全生产都离不开安全意识,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服务,能够确保农业生产者及时做好防御措施,避免损失。另外,气象部门需要开展相关的气象教育活动,提升农民对于自然灾害认识,增强科学防灾减灾意识,从而可以降低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3]。

3.2培养气象服务人才

3.2.1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本职专业能力强,跨学科进行学习能力强,能实现各专业知识融合的可在多个领域胜任工作的人才。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主要指气象专业知识能力强,在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领域都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与气象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使多领域知识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发挥作用的人才。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方向是防灾减灾,通过对天气的监测获取气象信息,针对气候的变化向社会各领域,如农民、如普通民众、如城市居民、交通部门、海洋管理部门、旅游部门、卫生部门等提供针对性的专业服务。公共气象服务在多个领域的涉猎需要突破单一知识面、了解气象和海洋、农业等多个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之后再进行服务[4]。复合型人才在学习过程中会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产生复合思维,在实际工作中以复合思维来提供服务,这种复合思维可以为公共气象服务的有效性提供基础。

3.2.2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公共气象服务在3个领域属于比较专业:决策、专业气象预报和公共气象服务。在这3个不同领域,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气象服务在针对这3个领域服务时侧重点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所以,在制定服务制度时也不同。决策服务主要是针对各部门领导层面进行,需要为其提供决策的基础气象数据;公共气象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民众,专业气象服务针对性更强,主要是根据各行业各部门的特殊需求来进行服务制定,这需要公共气象服务人才在相关领域更专业。随着公共气象服务的领域逐渐扩大,服务的内容也在拓宽,各个领域在气象服务的需求上更要求气象服务人才的专业性[5]。专业型人才可以针对专业领域需求制定服务方案,所以需要培养专业型气象服务人才,以充实气象服务队伍,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专业型气象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可以使气象服务专业水平提高,能能促进气象服务跟上时代代发展步伐,使公共气象服务更符合农业等各行业发展的需求。

结束语:

气象服务部门要以时代发展需求为依据,深入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培养公共气象服务人才。要在深入了解各行业各领域对气象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气象人才的培养,要加强高校对气象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气象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有人才支撑。同时气象服务人才的培养要有前瞻性,以保证公共气象服务深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涛,张正文,陈宇,薛冰.基于天气事件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J].应用气象学报,2014,25(02):249-256.

[2]张钛仁,匡晓燕,潘双迪,方立清.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30(02):101-106.

[3]李丽,张丰启.适应国家改革发展的公共气象服务模式探讨[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4,37(03):57-61.

[4]邓玲,朱定真.我国气象服务理论研究综述[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5,38(02):1-7.

[5]李丽,崔宜少,张丰启,张灿,刘海红.现行体制下提高专业气象服务能力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01):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