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病房管理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精神科病房管理模式的探讨

丁颖

丁颖

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精神科病房管理有其特殊性,总的来说以封闭式管理、半开放式管理及开放式管理模式为主,本人根据多年的精神科病房管理临床经验,总结出两种不同病房管理模式特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精神科;封闭式;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

精神科的病房管理有其特殊性和争议性,总的来说分为封闭式管理模式和开放式管理模式。封闭式管理模式,自古传承下来,是针对精神病患者症状而制定的经典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科病房的管理已由原来单一的全封闭管理模式,逐步向半开放式和全开放式管理模式转变,开放式管理更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和伦理学原则【1】。本院精神科病房多年以来一直采用封闭式管理与开放管理两种模式并存的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本人根据多年的精神科病房管理临床经验,对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的特点进行探讨:

1.开放式管理特点:

1.1.开放式病房可以由家属陪护,穿戴自己日常的衣服,可以自由出入,可以自由出入病房,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医护人员可随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消除了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疾病和病房的错误认识、担心、恐惧、焦虑、压抑等许多心理问题,有利于减轻痛苦体验,恢复社会功能【2】。

1.2.开放式病房大多有家属陪伴,家属在参与治疗的过程中,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出院后家庭康复工作的进行。有利于预防疾病的复发、反跳。有报道出院后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封闭式病房,开放式病房的患者主动服药占89.1%,封闭式病房的患者主动服药占50.2%[3]。

1.3.开放式病房在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下,进一步规范了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态度,促进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4.开放式病房的病床周转率明显高于封闭式病房,从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周期,降低了住院的次平均费用,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4]。

1.5.对于年老体弱、伴有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及老年痴呆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在开放式病房内可拥有更安全的住院环境,并可得到陪护人员更加的精心照顾。

2.封闭式管理特点:

2.1.封闭式病房适合病程较长,屡次住院,家属因各种原因无法全程陪护的患者,解决了一部分家庭的困难。

2.2.封闭式病房管理现仍大多采用功能制管理模式,工作人员相对较少,而患者较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对患者的护理有时欠到位。

2.3.表现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毁物自伤的患者,这部分患者症状非常突出,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都带有一定危险性,需要封闭式的管理来减少患者将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将有效的防范和干预紧急不良事件的发生,防止冲动伤人和自杀等意外发生,同时解决临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难题[5]。

2.4.封闭式病房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可以防止家属过分干预医生治疗,更加及时的给予患者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于精神病患者管理也会更加的重视,更多的体现人文关怀。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还需锻炼和培养病情处稳定期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满足患者身心康复的需要,提高其生活的自信心,促进早日康复,帮助患者逐步达到生活自理,适应正常社会环境,早日回归社会[6],,但以我国目前的情况,精神科病房封闭式管理模式与开放式管理模式仍需并存,而封闭式管理模式也会逐渐向半开放式管理模式发展。至于如何正确、合理选择何种病房,还要根据患者和家属的具体情况,以及门诊医生的专业引导。

参考文献:

[1]赵艳民,孙红玲,徐双娟.开放式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2008,23:7

[2]黄炳忠,精神科病区开放式管理的做法与体会.现代医院管理,2008.12:51-53

[3]吴晓梅.精神科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9-10.

[4]罗艳.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的利与弊.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1:70

[5]张卫红,邱兆芳,张良进.精神科病房封闭式管理的若干伦理学问题.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4:1-2

[6]曹新妹.实用精神科护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