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热断层成像系统(TTM)评价小针刀加银质针治疗疼痛相关疾病疗效的可信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运用热断层成像系统(TTM)评价小针刀加银质针治疗疼痛相关疾病疗效的可信度分析

肖尊雄[]张立勇[]陈锋1卫志华1李彦军1

(1、怀化市中医院湖南怀化418100;2、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湘潭411100)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省中医药科研项目(2017137)

【摘要】目的:运用TTM(ThermalTextureMapping,热断层成像技术)[1]对比评价小针刀加银质针治疗疼痛相关疾病疗效的应用,研究病例采用小针刀加银质针治疗方法,均在治疗前后行TTM检查,统计患者腰腿痛部位TTM热图变化数据,探讨TTM对疼痛治疗效果评价的可视化对比意义,增加中医疗效循证医学方法,探寻中医特色的,具有真正效能的疗效评价系统,利于制定疼痛相关疾病的可行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措施和策略。探索患者肯定、医师认可、客观可靠、简单易行的疗效评价方式,更好地指导现代中医临床工作,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早治”,使更多人享受中医药伟大宝库的福利。

【关键词】运用热断层成像系统(TTM);小针刀加银质针;疼痛;中医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疼痛常常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被评为第五大体征,长期慢性疼痛对人体会带来多种危害,甚至引起自杀等灾难性后果。轻微的疼痛可使患者精神痛苦,影响起居饮食,导致工作生活质量下降;剧烈持续的疼痛将引起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低下而诱发各种并发症,精神崩溃,甚至引致痛性残疾或自杀。颈、肩、腰腿痛是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其中慢性疼痛以腰腿痛最多。笔者采用小针刀加银质针治疗慢性腰腿痛,取得了快速且持久的效果。但是目前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评价,主要依靠患者自述的主观感受判断,具有片面性、易变性。为增加中医疗效循证医学方法,寻找客观可靠的评价方法,突破疼痛评判局限于患者主观臆断。众所周知,人体细胞在不停进行新陈代谢,代谢过程中从体内辐射出来的热,简称代谢热。利用热接收器将人体内部辐射出的热接收,经热断层原理处理,并按人体热辐射模型重建出对应人体各部位细胞新陈代谢的分布图[2]。朱明[3]等使用北京贝亿集团TSI2-21型热断层成像系统——即TTM系统,红外摄像像素320*240(焦平面);热辐射度分辨率为0.05摄氏度作为扫描仪器。我科也运用同种类型热断层成像系统(TTM),温度分辨率达到0.05~0.08℃,对组织器官的热态变化检测非常敏感。对比治疗区域上下或者规定观察区域的温度变化,观察其成像颜色变化,收集客观数据,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判断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判断治疗效果,对比评价小针刀加银质针治疗疼痛相关疾病疗效。探索患者肯定、医师认可、客观可靠、简单易行的疗效评价方式,更好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怀化市中医院就诊的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伴慢性腰腿疼痛一年以上,病例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参照《2012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1-94》[4]。运用小针刀加银质针治疗的患者66例,男38例,女28例,告知治疗采用前后TTM检查对比,且取得同意的患者。

1.2观察时间

为小针刀加银质针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内。

1.3实验仪器及原理使用的仪器为北京贝亿集团研制的TSI-2000型热断层成像系统,分辨率:0.05℃,扫描时间:≤5s/幅,测量精度±0.05℃。

1.4检查方法与条件在室温20~24℃的环境下,暴露腰臀部、双下肢,平衡5分钟,取腰臀部后位、双下肢前位及后位,调整聚焦并扫描,图像清晰后冻结存储,对每一幅图像的异常热源进行断层取值,并测量温度,以备分析诊断。(注:TTM检测的热源因温度的不同,断层时热源出现呈一定的先后顺序,最早出现的热源提示温度较高,我们称之为“热区”;后出现的热源提示温度相对较低,我们称之为“凉区”。)

2结果

TTM评估指标腰臀部后位图像,观察热源形态;记录热区、凉区温度最高值;双下肢前位图像:选取膝关节前位膑骨区域测值,观察热源形态;记录热区、凉区温度最高值;双下肢后位图像:选取膝关节后位腘窝区域测值,观察热源形态;记录热区、凉区温度最高值。

在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慢性腰腿痛患者治疗前腰臀部后位区域热源呈较大区域的菱形,上中部分为热区,下边框为凉区;膝关节前位热源表现为类圆形的热区,膝关节后位则是热凉区,类椭圆形。

治疗后2周内复查TTM,对比分析,发现患者标腰臀部后位、膝关节前位、膝关节后位热区图像都有扩大现象,但面积界限无法精准计算;部分患者仅单侧腰腿痛,热图有不对称现象。所以坚持原设计方案,观察热源形态,记录热区、凉区温度最高值;采集客观数据,对比观察,发现治疗后热图温度比治疗前升高,且疼痛改善程度与温度升高正相关。数据如下:

3讨论

中医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与疾病斗争的丰硕成果,是揭示人类生命现象不可替代的手段,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强盛的保障。现今人类还不能完全掌握其中的科学规律。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本应百业待兴的中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许多方面被边缘化,甚至有人提出取消中医的主张。这些不正常现象,最主要的是中医有许多重要信息不能被直接地观察和测量,严重妨碍了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探索患者肯定、医师认可、客观可靠、简单易行的中医疗效评价方式,更好指导中医临床工作,成为了中医人及健康中国的迫切需要,也成为了现代中医传承创新的热点。

笔者工作中发现:对于疼痛的检查主要依靠患者的主观感受,并根据不同评分系统的具体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但是很多慢性疼痛患者,对疼痛的变化表现迟钝,或者因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疼痛的表述不清,更有甚者因各种不同的原因,隐瞒病情好转或恶变。给临床疗效评判增加了难度,特别是运用中医非手术治疗,无手术改变后的影像学资料,更缺乏客观的循证依据。为更好地传承中医,创新性开展疗效评价,增加中医疗效的认可度,笔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开展疗效可视化对比,探索中医疗效的循证依据。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疼痛有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当人体经络中的气血发生阻滞不畅通,那么就会引发疼痛,即一脉不通,周身不安;“不荣则痛”,当人体经络中的气血发生了减少(实际也是一种不通),经脉失去了濡养,也会引发疼痛。所以慢性腰腿痛也常常表现在经络不通或者不荣。

针刀医学认为:针刀切割松解病变周围软组织,疏通剥离粘连的瘢痕,解除其对周围神经血管的刺激和压迫,从而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缓解内部肌肉痉挛的紧张及静态应力恢复生物力学动态平衡。气血得以流畅、津液充盈,脏腑的精气通调。银质针疗法,以“循经取穴”、“以痛为腧”和“功能运动中的痛点”为取穴原则,在软组织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针刀联合银质针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不是简单的叠加,是中医的传承创新,可以使经络通畅,气血充实,患者整体阴阳趋于调和因而疼痛快速减轻,治疗时间缩短,疗效增强且持久。但是疗效评判具有中医无法直接地观察和测量共性,为探索可靠的中医可视化疗效评判方法及标准,成为了现代中医人的迫切需要。

TIM技术的出现已经使中医界耳目一新,宣告中医只有说法,仅凭每个医师主观的判断,变化莫测,且没有图像,没有客观数据的年代的结束。TTM的整体性与中医整体观念辩证分析相一致。对中医的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及寒热虚实、经络穴位的重要信息加以数字分析并可视化呈现,可以直观看到人体的生陈代谢,对人体健康、防病、治病及其发展趋势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TTM热断层技术,是继CT、磁共振、彩超等医学影像技术后的又一新突破,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无损伤、无辐射、无公害、无污染。TTM技术是一门以功能学为主的全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它主要锁定细胞的代谢状况,通过红外线热辐射接受器采集人体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辐射出来的热,经过计算机处理后,使受检者整个机体的每一个局部状态都反映在电脑屏幕上。再经过断层、测量、比较、分析,寻找机体的异常热源,根据人体细胞热辐射的对应规律,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从中找出潜在的必然联系,为早期发现疾病,系统治疗提供了依据。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信息,为疾病变化提供了观察方法,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中医现代循征提供了客观、量化的诊断和疗效评判指标。

热断层成像系统(TTM)治疗前后对比,采集图像及数据动态变化,观察慢性腰腿痛治疗效果,用客观图像及数据印证了疗效,医患双方可视化参与治疗过程中,使患者充分肯定了中医,增加了可信度和依从性,医师更精准定位及治疗,为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了基础。

中医临床疗效的综合评价是目前中医临床研究的前沿领域,TTM技术可帮助医生指导人们根据自己健康状况,选择养生方案,达到健康的目的[5]。现代存在的各种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都是以西医学体系为基点,探寻能体现中医的特色,反映中医治疗疾病具有的准确的疗效评价系统,是现代中医药研究人员的重中之重。TTM从循证医学角度,直观地证明了针刀联合银质针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的局部及整体的热图变化,间接反映气血较治疗前明显增多,且于疼痛减轻正相关,印证了中医通则不痛的理论,实现了中医疗效对比可视化,成为了中医人的另一双眼。TTM对比成本低,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无损伤、无辐射、无公害、无污染,患者立即可以眼见为实治疗效果,增强了对医务人员的肯定和对治疗的依从性,效果显著,且做到了:快速、直接、客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慧.TTM(热断层)技术必将引发医学革命[J].现代科学仪器,2002,4.

[2]ZhengWu,HuiHelenLiuetc.ABasicSteptowardUnderstandingSkinSurfaceTemperatureDtionsCausedbyInternalHeatSources。Phys.Med.Bid.,2007,52:5379-5393.

[3]朱明,李宇航,林亭秀,等.关于中药寒热药性试验的红外成像观测[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7,12(1):53-5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88.

[5]刘忠齐.热断层(TTM)医学评估技术的现状及展望.香山科学会议第207次(2003)学术报告会议报告文籍,2003,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