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语文“双主双优”课改问题与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农村语文“双主双优”课改问题与策略探究

杨爱军

(广安市广安区广罗乡小学校广安638000)

【文章摘要】农村小学由于软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会受制于一些环境条件。本文试图从农村小学语文课改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探析,提出相应对策。从而达到提升教师引导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改问题对策

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新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研究者、管理者的探索的方向。作为从事农村语文教学多年的我,在教学中也不难发现,多数老师还习惯了“手握一本书、讲满一堂课”的模式,“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提出,这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诚然,“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符合“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是培养“愿学、能学、善学”的新一代历史选择。

一、农村学校语文“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的存在的问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的这段话也正道出了小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是实施“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前提,农村小学生虽然具备,但囿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课堂中表现出的不足也十分明显。

1、课前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由于条件的有限,农村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多。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了解京张铁路在地图上的位置,结果学生普遍反映家里没有地图。同一个问题,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只能是小事一桩,但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则有可能闻所未闻,甚至遥不可及。比如,收集学习资料,在城市学生中,可以使用网络轻松解决;而农村学生就没有这么优厚的条件,条件好的就是买一本学习参考资料,条件差的就是一本课本。

2、课堂展示交流困难较多。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优教,学生优学”的“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中,农村学生也存在着较多的困难。例如在学习《太阳》这课时,小组讨论“太阳有哪些特点,找一找它和地球的关系”时,积极思考发表意见的不多,闹着玩的倒不少。在全班交流时,成绩好的学生抢着说,成绩中等的学生害怕说,学习困难的学生根本就不说,这样的局面让人尴尬。

3、课堂教学进程往往受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问题答案,所用时间较多,特别是课前未完成预习者,花的时间就更多。比如在学习《白鹅》这课时,要求学生讨论后,找出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鹅的吃相的特点,本来只需用十分钟就能完成学习任务,结果却用了近二十分钟,时间耽搁了,拖堂就在所难免。

4、教学反馈效果参差不齐。有时一堂课下来,检测情况极不平衡,学优者普遍不错,学困者则一头雾水。有时课堂上学生表现都很积极,学生背得滚瓜烂熟,积累和理解了不少词句,但是一写起来就出现不少错别字。如果进行单元测试,优弱差距在分数上就表现得更明显了。

二、农村小学语文“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困境原因探究

1、学生预习管理做得不好。未能在课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即使让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也未能做到有的放矢,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学生对课前预习不重视,也没有一种良好的预习习惯,抱着一种老师不讲我就不学的心态,能学多少学多少,学习主动性差。

2、学生分组不恰当。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座位编排时,优、中、差尽量进行搭配,但由于学生不同学科又存在差异,也不容易考虑周全。如果每位老师都根据自己理想的分组方法进行临时调整,会造成班级管理的混乱,耽搁上课的时间。

3、对学生组织锻炼欠缺。对不善于发言的同学关注度还不够,没能够给这部分同学提供一个经常发言、交流的机会;对自身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鼓励不够。这样,部分学生对讨论、探究的问题不知所以然,不知道说什么好,故而不予配合。

4、老师引导技能技巧不娴熟。没有对“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教育达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没有真正认识“双主双优”中“教师优教”的深刻内涵,也就不能够把生本教育的理念内化并转化为自觉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墨守成规,思维定势也常常作祟,还是忍不住沿袭以前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穿新鞋走老路。

三、农村小学语文“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性探索

1、改善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强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针对农村学生家庭条件差、留守学生无人指导等问题,学校要特别搞好信息化建设、建好图书资料室等各大功能室,并且要尽量向学生开放,扩大学生收集资料的范围,提供更多的方便。

2、尝试以“诵读”代“交流”的方法。诵读是学习语文的好方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基于此理。在小学语文“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上,遇到学生交流不积极时,可让学生诵读相关文句,既可以缓解学生尴尬,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引导,在诵读中去领悟、去获取。

3、不断提升教师的导学能力。“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中,以生为本,教师善于以学定教,就是要求教师做好“导”的工作。要丰富自己学科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人文魅力。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把握好“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的效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好导学工作。经常反思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学会了什么?“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也应该是务实高效的,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

不可否认,在农村小学语文实施“双主双优”课堂教学改革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积极反思的。我想,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让“双主双优”课改不流于形式,不是一句空话。

注释:双主双优(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优教,学生优学)是我市教科所在所辖各县市富有特色的课改基础上,结合国家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精神提出并在我市大力推进的新型课堂教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