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控制矿石的损失与贫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合理控制矿石的损失与贫化

赵雪1段练刚2吴成房3

(1中国五矿集团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西石门铁矿河北武安056303;2.中国五矿集团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西石门铁矿河北武安056303;3.中国五矿集团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西石门铁矿河北武安056303)

摘要:损失和贫化管理是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开发的两项重要指标,本文从现代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损失和贫化两项重要指标的管理出发,分析和研究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石损失与贫化的管理对策,并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影响损失、贫化的因素,探讨了损失、贫化与矿山经济的影响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损失、贫化管理措施。

关键词:、损失率、贫化率、三级矿量、品位

1.矿石损失、贫化的概念及意义

矿石的损失与贫化正是衡量矿山资源开发与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与矿山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关系。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企业损失、贫化的意义重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损失与贫化均是衡量矿山企业的重要指标,确定合理的损失、贫化指标不但是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也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需求,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对矿山的资源的充分利用,研究矿山损失、贫化的合理范围是非常必要的。

2.损失、贫化的管理

2.1损失的管理

矿产资源的采出是根据需要,以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来置换相关的矿产资源,因此完全靠企业自觉行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就需要国家或行业要制订相应的标准确保损失率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加大对损失率的管理,淘汰落后的产能,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促进矿山企业健康发展。

2.2贫化的管理

在实际开采中,贫化主要是脉石或围岩的混入,其主要因素是地质条件、采矿方法、经济因素。对于贫化的管理更应该从经济的因素去考虑,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Q资[(1-p损)/(1-p贫)]t售≥m1+m2+m3

式中:

Q资:资源量

t售:矿石销售价格

m1:前期勘探投入的费用;

m2:生产期预计投入的费用;

m3:后期治理预计投入的费用。

矿产资源开采前,根据有关地质报告进行了设计,因此一旦开采方案确定下来,矿山开发企业就会根据市场价格,即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确定出矿品位,这就说明决定矿石贫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价格。

3.损失贫化的控制

3.1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是重要因素

合理的采矿方法是保证损失贫化是否恰当的重要因素,采矿方法对损失贫化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1、分段高度[4]:

分段高度过低时势必增加采准、回采工程量,降低回采进路的稳固性。若分段过高,当矿体不规则时,在矿体边部和上、下分段难以按菱形布置,放矿时将使矿石损失贫化增大。分段高度亦受矿体倾角限制,当矿体倾角小于80~85°时就开始产生下盘损失。当倾角小于70°时,增加分段高度将使下盘损失增大,随着倾角愈小,其损失则愈大,而且所损失的矿石在下分段不能回收。所以在确定分段高度时,要充分考虑凿岩技术、矿体赋存条件以及矿石损失贫化等因素。

2、回采进路及其间距:

回采进路间距的大小对矿石损失贫化、采准工程量的大小和回采进路本身的稳固性有一定的影响。进路间距增大时,相邻两条回采进路的放出椭球体不相切,矿石的损失贫化增大,但采准工程减少,回采进路稳固性增强;减少回采进路,放出椭球体与上部两个降落漏斗相交,矿石贫化增大,采准工程量增大,回采进路的稳固性降低。

3、崩矿步距:

崩矿步距是无底柱崩落采矿法的主要结构参数之一。从理论上分析主要受崩落矿岩块度、放出体高度,回采进路宽度,分段高度和铲斗插入深度等诸因素的影响。

4、中深孔扇面倾角和边孔倾角:

“中深孔扇面倾角和边孔倾角”是指扇形中深孔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分为前倾(α<90°)、垂直(α=90°)、后倾(α>90°)(附图3),一般采用垂直布置情况较为普遍,主要是利于施工管理。边角孔一般设计为45°~50°,这种布置的中深孔深度中等,此时,炮孔也有被爆堆掩埋的情况,但清理量大,在现行的分段高度、进路间距的条件下,边孔过高时造成脊部损失增大过低时易被爆堆掩埋,增加清理量。

5、回采进路的布置:

回采进路的布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崩落矿石的重力流形状和矿石损失贫化指标。回采进路的布置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上下分段的回采进路按垂直布置,另一种为菱形布置。按菱形布置的,上分段回采进路两侧的脊部损失和部分正面损失,在下分段还能回收大部分。

综上所述,这五个参数中与矿石损失贫化关系更直接。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和崩矿步距,这三个参数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设计选择时就是寻找它们的最佳配合。

6.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损失与贫化的关系

矿石的损失与贫化是一个相互矛盾的集合体,损失与贫化的增减,经常保持着相反的关系,即矿石损失随矿石贫化增加而降低,或矿石贫化随矿石损失增加而减少。但在一定条件下,又有一定的密切关系,比如前期开采损失率增加,说明有一部分资源仍赋存于地下,在矿山开采后期可进行二次开发,这种开发的前提是贫化率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指标范围内。

为了降低矿石损失和贫化必须从地质、设计、采矿生产、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主要的措施有:加强矿山地质勘探工作.为采矿设计和生产工艺提供比较确切的有关矿体产状、储量和品位等资料;加强岩体力学方面的测定和研究,为确定采矿方法参数和加强采场地压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设计中正确选择采矿方法和确定合理的结构参数和工艺方法;按合理顺序进行开采,及时处理采空区和回采矿柱;提高采矿工程质量。加强生产和技术管理,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的采矿方法、生产设备和工艺。

7结论

损失和贫化是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矿产资源持续开发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求国家通过动态的矿产资源管理手段调节企业的行为,并执行相应的措施保证矿山企业的健康发展。作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矿山企业,也必须顺应形势,不断调整资源开发程序,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德义等.矿山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06-9-1

[2].彭觥、汪贻水.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10

[3].夏鑫.现代矿山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0

[4].《采矿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