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防治的重要性

/ 1

浅谈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防治的重要性

张冬

张冬(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林业局职工医院黑龙江铁力152511)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5-0083-02

【关键词】浅谈高血压防治重要性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高血压发生率在剧烈增长。我国是高血压大国,现已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防治的任务艰巨。2007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剃除抗高血压治疗不能局限于血压的控制,而必须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督促病人告便不来呢个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限盐、适当运动,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科普宣传以及对肥胖、脂质代谢异常进行干预等都应被视为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达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保护心、脑、肾等耙器官,杜绝或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终点事件的目标。在这一核心思想指导下,临床医务人员防治高血压的阵线将从“控制已经升高的血压”前移到“对抗可能升高的血压”。如果能够切实把高血压防治的阵线前移,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防治有所作为,必将大大降低各种高血压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并减少国家卫生保健费用的支出。

2007年欧洲高血压病学会与欧洲心脏病学会的高血压处理指南将血压水平130-139/85-89mmHg订为正常高值。我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比例很高,而正常高值血压进入高血压的速度相当快。我国研究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在10年后发生固定性高血压的比例在50%以上。正常高值血压有许多潜在的危害性。由于血压升高增加了血管紧张性,血压持续升高导致血管壁发生了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血管壁中层的肥厚,平滑肌和胶原含量增加,从病理生理观察即使收缩压轻度增加也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不仅是覆盖血管腔,保护血管平滑机的屏障,而且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和效应器管,因此,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诱发和加重疾病的发生发展。国内外研究也提示:从血压较低水平开始,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持续上升,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心血管病其他危险因子比正常人群多见。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症、糖尿病的发生率都高于正常血压的人群。特别应当看到的是在正常高值血压如合并糖尿病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大大增加,由于几乎所有正常高值的人都伴有这些危险因子,因此,防治的重点是要矫正这些危险因子。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建议采用健康生活方式治疗。主要是饮食、体育锻炼与减轻体重三管齐下。饮食强调食用水果、蔬菜、坚果、豆类、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菜子油。适量碳水化合物。注意维持足够的饮食中钾、钙和镁的摄入。戒烟、限酒,对饮酒者限制酒量,每日不能超过白酒50g。对盐的摄入太多太少都不利于血压的控制,食言量过少,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反而越多。这是因为食盐太少,交感神经紧张,血浆肾素活性增加3-6倍,血醛固酮增加2-3倍、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故心血管病人建议每日摄入钠2-3g或食盐3-5g,是最佳摄入量。体育运动很重要,适量长期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血管弹性。肥胖是预防高血压最关键的因素,而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最关键的可控因素。所以,控制体重可以降压,而降压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危险。

最后对于大批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用药物治疗不要一概而论,在实践中,每个人大有区别,正常高值血压可怕的不是血压,而使伴随的危险因子,在伴有糖尿病、肾病、腹型肥胖、血脂异常、亚临床心血管病时,应当药物治疗,而一切药物治疗都应当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地采取药物治疗与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联合治疗才能取得疗效。

高血压是一种独立的慢性病,又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衰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风和心脏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致死和致残疾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血压在正常范围就会安然无恙,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观念。研究发现,以血压115/75mmHg为界,血压水平的逐步增高与心血管并发症成正比关系。统计显示,血压处在正常高值水平的人群约半数以上可能发展为高血压,而且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因此,正常高值血压是不可忽视的。

高血压防治问题还很多,强调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当然很重要,但这仅是初步要求。对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应以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整体认识,综合治疗,个个突破,防治结合才有可能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