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作用姜丽丽马晶李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谈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作用姜丽丽马晶李莹

姜丽丽马晶李莹

姜丽丽马晶李莹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我院眼科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的护理总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可树立患者接受治疗信心,促进护理关系,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满意度;眼科护理;心理护理作用

当下社会当中有一类特殊的病患群体,他们是各种较为特殊的病例的集合体,其中眼科病患就属于其中之一。由于这种病症的患者在视觉获取信息上会存在一些限制,不能够有效的通过视觉来得到外部的信息,而这一类的病患在治疗过程当中,往往会在心理上存在不安、焦虑甚至恐惧[1]。而经过多年的医学治疗数据显示,病患心态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治疗和康复过效果的好坏,因此对于整个眼科疾病的护理首先必须要做好病患心理疏导的护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病患的治愈率[2]。我院选取80例眼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应用中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我院眼科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7~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岁。白内障患者7例,其青光眼患者9例,眼角膜移植患者14例,它眼科疾病患者10例。观察组40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18~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岁。白内障患者6例,青光眼患者8例,眼角膜移植患者15例,其它眼科疾病患者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实施常规眼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积极缓和甚至消除病患负面情绪

由于视觉的病痛,让大部分眼科患者不能够更好的了解外面的社会,也不能够更好的通过视觉获得外界的信息,这样很容易使眼科患者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产生各种负面的情绪,从而对临床治疗以及日常护理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对眼科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必须让相关的病患保持较为良好的心态,通过语气的调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来缓和甚至是消除病患的负面情绪,让更多的病患能够主动接受并且还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从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眼科疾病的治愈效果[3]。

1.2.2量身定制病患护理方案

根据不同眼科病患的临床治疗的数据,应该量身定制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病患护理方案,使得护理人员在对病患进行护理的时候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比如在年龄上,老年眼科患者比青年眼科患者心态上要稍微好一些,但是由于自身原因,身体行动并不会特别灵活与方便,对于这一类病患,护理人员可以帮助其多进行有利于身体的活动,而青年患者则刚好相反,因此对于青年患者,护理人员要从其心理入手,做好青年患者的情绪疏导工作。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也要一视同仁,避免出现“等级化护理”的现象,及时、准确的了解病患的心理变化与临床症状,从而让病患能够对治疗以及恢复树立信心,积极应对治疗[4]。

1.2.3通过沟通获取病患信任

护理人员以及上级部门在对眼科患者进行护理或治疗时,一定要及时、有效的和病患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平和的沟通方式安抚病患内心的不安与恐惧,让其能够在日常接触和沟通中,对相关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改变原有态度,用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配合医师们的临床治疗,提高病患的临床治愈率。

1.3评价指标

护理满意度根据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心理感受进行评价,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表内容共设置20道题目,4个选项,每题5分,发送问卷80份,收回问卷80份,回收率100%。根据得分情况将其分为三个等级,满意:85~100分;一般满意60~84分;不满意:低于60分以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系统对本次研究中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以百分比记录计数资料并采用X2对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满意26例(65.0%),基本满意13例(32.5%),不满意1例(2.5%),总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中,满意17例(42.5%),基本满意12例(30.0%),不满意11例(27.5%),总满意度为72.5%,因此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社会的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医疗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而在治疗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周边的社会因素将对病患的治疗与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注入眼科患者这种特殊的病患群体。由于在长时间不能够利用视觉来获取外部的信息,加之自身病痛的折磨使得大部分的病患虽然接受了治疗,但是仍然很在乎自己视觉缺陷,进而产生诸如孤独、焦虑甚至恐惧害怕的负面情绪,因此医院等方面在给眼科患者治疗时,一定要重视病患的心理护理,让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在这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其治愈的概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的护理总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了在眼科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可树立患者接受治疗信心,促进护理关系,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艳民.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满意度及SAS评分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75-77.

[2]揭子英.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3):225.

[3]姜朝霞.心理护理措施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39):145-145.

[4]罗宇.心理护理学在眼科护理中的临床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