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住宅产业化建设,明确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责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加强住宅产业化建设,明确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责任

沈婷婷

蚌埠市建筑活动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住宅产业化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去全面改造传统的住宅产业,使住宅建筑工业生产和技术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是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是机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产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住宅产业化可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随着住宅产业化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人们对房屋质量、使用功能等要求的不断提升,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也尤为重要,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明确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责任已是工程质量提升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责任

引言: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红利快速衰减,而人们对住宅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精放型施工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住宅工程工厂化、产业化也随之走进我们的生活,装配式建筑更广泛地进入施工现场。

正文:

住宅产业化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去全面改造传统的住宅产业,使住宅建筑工业生产和技术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是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是机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产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可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红种急速衰减。而人们对住宅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精放型施工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住宅工程工厂化、产业化也随之走进我们的生活,装配式建筑更广泛地进入施工现场。

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及住宅产业化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对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责任进行归纳,现总结如下。

一、住宅产业化概述

住宅产业化(HousingIndustrialization),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就是要实现住宅的设计、生产、供应、建筑等的工业化。是以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从而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并能够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物耗、能耗,实现生态节能,完成产业升级。住宅产业化是传统粗放式生产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所必然的要求。

住宅的产业化改变了传统建筑业的主要生产方式。而且这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新兴词汇,作为率先提出住宅产业化的日本(1968年),当前已经将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全方位的应用到了房屋的建筑上。德国的住宅产业化率业已达到80%以上。而在国内,我们住宅产业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住宅产业化现在已不应局限于住宅建设领域,而是包括住宅在内的,其它一切用建筑产业的产业化。事实上在现在的发展趋势下“住宅产业化”中的“住宅”,应理解为一切建筑。

而实现住宅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可总结为:

1)建造方式的工业化;

2)住宅用构件和部分的标准化、系列化。

二、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

(一)建设单位应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构件生产企业以及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承担工程有关业务,依法签订合同,并督促各相关单位履行各自职责。

(二)建设单位应根据图纸设计要求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构件生产企业做好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工作,应及时审查并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产业化住宅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并督促施工单位按专项方案实施。

(三)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规范、验收标准中未包括的分部、分项、检验批验收标准,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制定专项验收要求。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等项目的专项验收要求,当采用的规范、标准不具有可操作性时,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论证,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要求和验收标准。

(四)当建设单位技术力量薄弱或新建的工程施工技术有突破性发展时,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科研院所或有一定技术能力的设计单位承担技术咨询工作,负责处理专业技术方面问题。

三、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

(一)设计单位应当依据项目批准文件、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国家规定的工程建设要求等进行设计,并对设计的质量负责。工程设计满足设计深度的要求,能具体指导工程施工。对新的技术、工艺或复杂的节点应进行细化设计,辅助说明并用节点构造详图予以明确。

(二)设计单位在设计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应明确施工要求、构造措施和验收标准,并在设计交底时重点说明。

(三)设计单位在采用“四新”设计时,应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节点施工前,进行样板件、样板间的施工,并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样板确认和验收。

(四)设计单位应做好施工及构件生产阶段的设计服务,及时跟踪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与设计相关的问题。

四、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

(一)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和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二)图纸会审时,施工单位应当将设计不当或无法合理安排施工工艺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按程序向设计单位提出,并形成记录。

(三)施工单位应在住宅工程开工前编制住宅产业化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专项施工方案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施工单位应按照批准的专项方案,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并开展样板示范。样板示范工作完成后应进行专项验收。

(五)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和有效的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的检测。

(六)施工单位在进行住宅产业化施工中,应及时收集专项方案、材料检测、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资料。工程完工后,应认真编写住宅产业化工程施工总结并汇总整理归档。必要时应留有影像资料。

五、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

(一)监理单位应及时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产业化施工专项方案。

(二)监理单位应强化事前控制,编制住宅工程产业化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提出监理要点和控制措施。

(三)对重要的施工节点或部位,监理单位应加强旁站和平行检验,并认真作好隐蔽工程和有关检验批的质量验收。

(四)工程竣工时,监理单位应将住宅产业化施工过程中的情况和评价结果写入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六、住宅产业化构件生产企业质量责任。

(一)应根据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构件加工图设计,具体包括:构件模板图、配筋图、夹心外墙板拉接件布置图、水电预留预埋布置图、施工预留预埋布置图等,并经原施工图设计单位签字确认。

(二)应编制构件生产方案,明确技术质量保证措施,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三)应采购符合设计要求的钢材、保温板等材料,并加强进场材料、混凝土强度等检验管理。

(四)应加强构件制作过程质量控制。构件安装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夹心保温外墙板用拉接件数量和布置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对重要的隐蔽部位进行隐蔽验收,形成隐蔽验收记录并留存影像资料。

(五)应委托有资质检测单位对构件性能进行见证检验,包括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构件保温外墙板的传热系数性能等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结论:

落实工程质量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责任有利于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各方的组织领导,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对各方责任主体主动加强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有效建立质量通病防控技术目标及编制相关防治方案措施,落实专人负责等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穆润彬.住宅产业化初识[J].科技风,2017,01:60.

[2]王英臣,耿潇潇.基于全产业链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2:55-56.

[3]李修宇,林志逸,游彬彬.住宅产业化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