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B超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腹部B超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徐文娥

(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卫生院B超科;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诊断中应用腹部B超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所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以及腹部B超技术检查,对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34例经过胃镜检查结果显示,26例患者检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比为76.5%;经过腹部B超技术检查结果显示,21例患者检出脾脏增厚,占比为61.8%,21例检出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占比为61.8%,22例检出脾静脉内径增宽,占比为64.7%。腹部B超技术检查结果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之间呈现出正向相关关系。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发生脾脏增厚、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以及脾静脉内径增宽的概率明显比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P<0.05)。结论: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诊断中应用腹部B超技术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腹部B超技术;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诊断价值

肝硬化作为一种慢性肝病,该疾病不仅病程慢,而且代偿期无显著病症,失代偿期患者通常会出现食管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以及内分泌失调等现象,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针对肝硬化患者,临床中可以通过肝活检、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同时伴随检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临床方法也更加有效和科学。在影像学发展中,腹部B超技术逐渐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的一种方式[2]。基于此,本文择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析应用腹部B超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所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与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14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41岁,年龄均值为(57.3±6.4)岁,疾病类型:16例为酒精性肝硬化、13例为病毒性肝硬化、3例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2例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

1.2方法

所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以及腹部B超技术检查:①胃镜检查。检查前禁食8小时,检查过程中对胃底静脉曲张状态进行检查,并对急性出血情况进行观察,若有出血现象,应予以及时止血处理。②腹部B超技术检查。检查前注意清淡饮食。检查过程中,选择仰卧位,先将药物涂抹于腹部,再用探头检查腹部,对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内镜宽度以及脾静脉内径宽度进行观察。

1.3临床观察指标

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包括重、中、轻、无四个等级。脾静脉内径增宽判断标准:宽度介于0.6-0.8cm为正常;宽度介于0.9-1.0cm为轻度增宽;宽度介于1.1-1.2cm为中度增宽;宽度介于1.3-1.7cm为重度增宽。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判断标准:宽度介于0.8-1.3cm为正常;宽度介于1.4-1.5cm为轻度增宽;宽度介于1.6-1.7cm为中度增宽;宽度介于1.8-2.1cm为重度增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胃镜检查及腹部B超技术检查结果分析

34例经过胃镜检查结果显示,26例患者检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比为76.5%;经过腹部B超技术检查结果显示,21例患者检出脾脏增厚,占比为61.8%,21例检出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占比为61.8%,22例检出脾静脉内径增宽,占比为64.7%。

2.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腹部B超技术检查结果分析

腹部B超技术检查结果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之间呈现出正向相关关系。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发生脾脏增厚、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以及脾静脉内径增宽的概率明显比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P<0.05)。见表1:

表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腹部B超技术检查结果分析

3讨论

肝硬化属于慢性进行性肝病之一,虽然发展较慢,但发展其后期病症将会愈加严重,很难得到有效治疗。该疾病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生理损害,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应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这样才能保证临床效果[3]。肝硬化的出现通常与酒精中毒、慢性感染及重度、病毒性肝炎、循环障碍以及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相关,疾病早期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乏力等表现,疾病晚期则会出现门脉高压、肝功能损害等表现,同时肝硬化晚期患者通常还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危及,所以早期诊断并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对肝硬化进展有延缓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患者死亡率降低[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以作为门脉高压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可利用电子胃镜检查的方式进行确诊,但针对无明显表现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来说,电子胃镜检查将很难发挥有效作用,所以单纯依靠电子胃镜检查无法成为门脉高压的确诊依据。在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中,腹部B超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其不仅不会产生放射性损伤,而且具有无创性特点,价格低廉,便于临床操作[5]。在本次研究中,腹部B超技术检查结果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之间呈现出正向相关关系,说明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腹部B超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

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诊断中应用腹部B超技术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月实,杨薇.腹部B超技术在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方面的临床价值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5,01(06):50-51.

[2]罗莉丽.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5,02(10):56-57.

[3]任波.腹部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6):790-791.

[4]吴海霞.腹部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4316-4317.

[5]何雁玲.分析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7,01(02):00014-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