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苗种小池塘网箱越冬技术初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刺参苗种小池塘网箱越冬技术初步探讨

赵冰海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赵冰海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白海锋鲁媛媛李晓光周艳春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珊瑚馆李晓光

摘要:本文通过在大连旅顺地区利用鲍鱼育苗回流水沉淀池进行刺参苗种室外网箱越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年繁育的刺参苗种在室外自然环境下用网箱越冬是可行的。经过4个多月的小规格苗种(平均1.8万头/500g越冬暂养试验,其成活率为21.3%,培育规格平均达到8000-9000头/500g,增重率为45.2%。与此同时,在试验期间不断地进行技术方面的总结,给出了相关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并进一步认为刺参室外小网箱越冬有非常大的空间。

关键词:刺参;池塘;网箱;越冬

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Echinopermata)、游走亚门(Eicutherozoa)、海参纲(Holothuroidea)、楯手目(Aspidochiroia)、刺参科(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是温带种,自然分布主要在北太平洋沿岸,包括我国的黄、渤海沿岸,在我国[1]主要分布于辽宁大连、山东长岛等沿海。

最近一两年来随着对海参增养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育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工厂化育苗规模迅猛增大,导致海参苗种价格开始下跌,同时由于海参育苗存在越冬成本逐年增大的问题,所以许多厂家开始尝试性地进行了室内水泥池常温越冬,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此基础上既要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确保育苗厂家有利可图,又能克服药物污染,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养殖成活率,就需要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培育方法。为此,笔者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辽宁大连旅顺海珍品养殖场进行了小规格刺参苗种室外网箱越冬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条件

本试验池塘为大连旅顺海珍品繁育场皱纹盘鲍育苗回流水沉淀池,池塘南北走向,长240m,宽60m,平均水深2.5m,池底为泥沙质,池壁大理石砌成,没有坡度,进排水口设有过滤网和拦截网,进排水方便,由于池子进水来自鲍鱼育苗回流水,池水位流动型,越冬期间池水不结冰。

1.2小网箱规格、所用材质与制作方法

网箱规格为2.0m×2.0m×2.0m,用直径2.5cm空心PVC管作为骨架,上口敞开,网衣用20~30目筛绢做成,网口上沿高出水面25~30cm。附着基是用30~40目筛绢网片串成串做成,每串8片,每片大小为40cm×40cm,上端系直径15cmPVC浮球,下端系100g沉子,悬浮于网箱中。

1.3小网在箱池塘中设置

试验池塘共放置小网箱6个,分2排东西走向排列,行距2m,箱距1.5m,每个网箱上口用PVC绳悬挂在池中铁线上,铁线绷直高出水面40cm固定在池壁上,网箱下端用坠石固定,使网箱呈悬浮状态。

1.4网箱中附着基的摆放

每个网箱中投放附着基10吊,其中5吊为悬浮吊,5吊为底吊(去掉浮球),浮吊按中间1吊四周4吊摆放,底吊按1:2:2摆放。

1.5苗种放养时间、规格与密度

20011年11月9日~13日,从本场育苗室选出大小均匀,体格健壮,无伤无病,肉刺坚挺,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的当年繁育的刺参苗种420万头,平均规格为18000头/500g,均分到6个网箱中,每个网箱平均放养约72万头,放养时将苗种带水一起轻轻洒在附着基上,放养前苗种用抗生素50~60g/m3药浴[2]30min。

1.6饵料及投喂方法

饵料选用鲜鼠尾藻或马尾藻粉与海泥2:1混合搭配料,投饵量按苗种重量的2-3%计算,越冬前期早晚各投一次,早上投喂30%,晚上投喂70%,中期,随着水温的降低,投饵料量相应减少。饵料配好后浸泡0.5-1h,经60目筛绢网过滤后投喂,后期由于水温回升网箱、网吊上附着大量附着藻类停止投饵。

1.7日管理

试验网箱由专人管理,每天观察参苗摄食和活动情况,对观察结果进行详细记录,每6-7d测量一次水温、盐度、溶解氧和pH值,同时视水色及时进行肥水。每天池塘对流水6h,定时刷洗网衣,确保水体交换量,每20-30d更换一次网箱,并称重记录。

2结果

2.1水质指标检测结果

实验期间,水温变化在-2.0~10.2℃,盐度变幅在27.1~33.6‰,溶解氧变化在2.51~7.21mg/L,pH变幅为7.21~8.40。

2.2试验结果

2011年11月中旬放苗种进入网箱,经过110余天越冬管理,到2012年3月初取出参苗定量后放入池塘,进行底播养殖。此次越冬共获得刺参苗中89.5万头,平均规格为2000-3000头/500g,平均每个网箱参苗存箱量为15.3万头,成活率21.3%,增重率为45.2%。其中最大个体体重达1.6g。

3讨论与分析

3.1暂养密度与网箱网目大小对越冬成活率的影响苗种放养密度与苗种的生长速度有密切关系。网箱参苗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水体交换量及网箱中水交换量综合考虑来决定。本试验前期网箱水体交换量平均达到100~150%,但由于中后期网箱内外四周及箱底附生了大量丝状藻类,死亡脱落的丝状藻沉入箱底腐烂,导致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减少,导致暂养密度是增大,其结果是有部分小规格苗种出现缺氧死亡,部分较大规格的苗种影响了生长。所以在放养参苗时应根据参苗规格及水体交换量严格控制放苗密度,一般最佳放养密度控制在5000-6000头/m3为好。再者,严格根据参苗大小、池塘水生植物量及水体透明度合理使用网目,并且及时更换网衣。

3.2暂养规格与网箱大小对越冬成活率的影响

本试验参苗暂养规格较小,基本在10000-20000头/500g之间。据相关报道,规格小于10000头/500g的苗种在室外进行越冬的成活率一般都不是很高。根据本试验得出的结果分析,网箱暂养参苗规格一般在3000头/500g以上效果较好。由于越冬期间水温较低,受天气影响较大,规格过小的参苗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弱,活动减少,摄食来那个下降,直接影响成活率。同时网箱大小还直接影响参苗的活动空间,暂养前、后期水温相对较高,参苗的活动能力较强,网箱过小会影响其活动范围及摄食几率。由于暂养期间是一年中水温最底的时候,网箱沉入适宜深度可保证有4℃左右水温的生活环境。根据本试验的观察,网箱可按照池水深度做的高些,同时箱底做的大些。

3.3池塘小网箱越冬的可行性

海参原本就是生活在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海洋中的一种棘皮动物[3]。其生长和发育直接受天气等因素制约,较早地将参苗放入类似海洋与池塘的环境中暂养,可提高参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确保养殖成活率。同时随着近几年煤价的不断攀升,室内加温越冬成本随之增大,导致一些育苗单位不能不考虑越冬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池塘网箱暂养越冬就显现出其优越性。在保证一定成活率的前提下,可大大减少费用开支。如果这种培育方式的推广试验再获得成功,那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3.4池塘小网箱越冬技术要点

海参苗种池塘网箱暂养越冬的技术要点在于:第一、选择水体交换量较大的避风海湾或池塘,水中浮游生物较丰富,无淡水注入,丝状藻类较少繁生;第二、选择大小较为适宜的网箱与网目,放养参苗规格不宜过小,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因为[4]刺参培育密度对其生长存在相关影响;第三、定时观测暂养水质及参苗生长情况,定期清除网箱上附生的生物及更换网箱。此次试验只是初步尝试小规格苗种池塘小网箱暂养越冬,虽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提高成活率和增重率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隋锡林.海参增养殖[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10-15.

[2].常亚青,丁君,宋坚,等.海参海胆生物学研究与养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73.

[3].王吉桥,李飞,卢梦华,等.海参土池生态育苗技术[J].水产科学,2005,24(11):38-39.

[4.].陈远,胡庆明,陈维国,等.刺参不同培育密度对生长的影响[J].水产科学,1989,8(1):18-20.